nbsp; 自古以来,新法失败也大多是因如此。
这一刻,很多官员突然感觉到,沈念与光懋的对话,就像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一般。
二十来岁的沈念是老师,四十来岁的光懋是学生。
沈念虽然年轻。
但话语中带着一种批评、训斥、不容置疑的强硬态度。
气场完全碾压光懋。
光懋有些不服气地说道:“沈编修,你纯属纸上谈兵,当下山东诸官反对为实,民间百姓反对者甚多亦为实,如何解释?”
光懋之所以敢如此上奏。
是因看了山东官员的奏疏,是因他了解到了山东百姓反对的实情。
沈念不屑一笑。
“光给事,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你应被训斥的缘由。”
“你今日上奏言一条鞭法之弊,显然是看了不少奏疏,也了解了山东试行之地的一些民情,你可曾细查过,反对一条鞭法的人都是什么身份?”
光懋有些发愣,然后回答道:“自然是县乡百姓。”
“错了!”
沈念摇了摇头。
“是乡官,是举监,是生员、是士绅、是富商,是一干享受减税免税的特权者!”
“这些人频繁上告,表达对一条鞭法的不满,是因一条鞭法施行后,将使得他们无减免税费之权,使得他们无私利可谋,使得他们无法再欺负那些无地或少地的百姓。”
“在许多特权阶层眼里,一条鞭法最大的问题是:利于朝廷、便于庶民,然不利于士绅权贵!”
“你听信这些人之言,今日之谏,不是为了朝廷,不是为了大明百姓,而只是为了‘不利于士绅权贵’所谏,你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一条鞭法的作用,不是让士绅权贵更有钱,而是令国库有钱,令百姓丰衣足食,不然有朝一日,我大明的钱财都在宗藩、士绅、权贵、富商的口袋里,百姓无钱造反,朝廷无钱该如何办?”
……
沈念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