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书生士子都纷纷撰写文章,歌颂朝廷这份举措。
那句“待官员以考成,待百姓以抚恤,则盛世可期”,不到数日,便传遍天下。
这无疑又是一系列主张“以民为贵”的策令。
一些官员虽有怨言,但无话可说,毕竟即使这样,他们的日子依然远远好于底层百姓。
与此同时。
前通州州判丁元植与漕工刘伯被安葬在马头集渡口,朝廷对丁元植没有进行任何惩罚,因为他代表着民心。
这又赢得了百姓的一片赞叹之声。
紧接着。
关于漕工、矿工、窑工、锻工、漆工、纺织女工等的抚恤条例陆续出炉。
一些商人也陆续迎合朝廷政策,开始对自家的工人进行抚恤,让他们活得更像民而非奴隶。
各行各业的百姓都充满干劲,对未来充满希望。
百姓的反应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愿为百姓让利的朝廷,百姓绝对是愿意倾力追随的。
当然。
这种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是十全十美,中间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官员只做官样文章,一些胥吏仍冒着风险抢夺底层百姓的利益,还有一些奸商依然以搜剥削底层百姓为乐……
这就需要朝廷查漏补缺,不停地去矫正,需要大多数人将这种使得百姓有尊严的社会风尚抬举起来。
此事之后。
支持新政的官员、百姓越来越多,使得张居正等人也都充满了干劲。
待全国田亩丈量完毕,时机成熟,为天下黎民解除赋役困扰的一条鞭法,便可施行天下。
那时的大明,将会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强大。
……
八月初一,燥热之期渐过。
小万历突然以忘记庆贺沈念之子沈言澈一岁生日为理由,赏赐沈念白银百两,彩锻四表里,官瓷一套,茶叶四饼。
小言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