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御旨。
命工部牵头,河患主要发生地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地方官协同,筛选懂治河者,然后于两个月后,在京师召开一次安澜大会。
参与者为——
地方河道官、漕运官,精通水文、地貌、擅于绘制河道图的官员胥吏,以及常年活跃在河漕之上,有技术或发明的河工、漕工。包括擅于制造专用于河漕之上器械的铁匠、木匠,擅于清淤的浚工、民夫、河兵等。
朝廷会派遣厂卫秘密监察,有遗漏合乎标准参与者的地方,对地方主官重惩。
简言之:于治河有利,擅别人不擅者,必须参与。
这些人将由地方选拔。
入京之前,所有吃喝用度皆由地方衙门负责,入京之后,则有工部全权负责。
到时,小万历也会亲临大会现场,接见有特殊技能的治河者。
此安澜大会的主意,乃是沈念所想。
其目的,自然是要为新任河漕总督准备好一切可用之才,可用之物,将基础打牢,让新任河漕总督有更加卓越的发挥。
此事若成。
便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功德。
同时。
内阁三大阁老分别向地方一些擅于治河的官员写信,令他们撰写治河之策,并承诺朝廷能为他们做什么。
其中,写给巡抚山西的傅希挚、巡抚江西的潘季驯的信件,更是同时署上了三大阁臣的名字。
可谓诚意满满!
朝廷这番举动,也使得民间的反响巨大。
没想到朝廷突然间能对治河的官员胥吏、工匠民夫有如此重视程度。
要知。
无论是治河官还是治河民都是苦职位,是很多人都不愿做的差遣。
治河官承担着“河决即问责”的风险。
治河百姓更有可能被当作“人桩”强行堵口,而匠籍的技术工匠,每日的工银只有五分,子孙不能擅自改业,俨然是底层中的底层。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