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间。
碧云寺、戒台寺、遗光寺、长安寺、潭柘寺等西山剩余的十二座寺院,也分别前往僧录司报备,恳请朝廷清丈寺田,所言话语与万寿寺一丝不差。
此乃最好的结果,也是无数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京师诸官眼中。
西山众寺院寺僧的觉悟根本没有这么高。
沈念知晓后,又惊又喜。
他想到何心隐有能力说服诸寺的方丈、首座,但没想到速度竟如此快。
有这十三座京师名寺打样,天下其余寺院绝不敢再找借口,拒丈寺田。
……
翌日。
沈念通过民间小报才知,这两日,何心隐与西山群寺的高僧们,聚而论佛。
佛门修行理念很多。
有以明心见性为理念,追求顿悟心性,讲究因果。
有与儒家观念结合,强调孝道即佛性。
还有心学信徒转修佛学时,提出良知即佛性。
……
这些皆被佛家吸收,成为修佛的一部分。
何心隐提出一条新主张:悟己渡己不如悟众生渡众生,提出行善即佛性,倡导入世行善说。
他的主张说服了诸多高僧。
具体是如何说服的,沈念不得而知。
但这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江西行省解元,无数书生士子心中的讲学大师,能做到这一点儿,无人感到意外。
……
四月初十,近黄昏。
京郊苦落寺,后山。
何心隐站在一方高处,望向京师禁中方向,喃喃道:“入世如何?出世又如何?知行合一,方为正解。佛应救世,而非避世,或许,这才是我要走的路!”
说罢,何心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