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阁臣的自留地,他们可根据后面四个板块的内容,撰写想对百姓说的话。
其余四个板块,分别是:国情、新政、民生、民艺。
国情,即大明当下之概况;新政,即新政进展之概况;民生,即百姓生活之概况;民艺,则是农艺工艺等一系列技术的总汇,有助于提高百姓的生产力。
国情与新政,内容简而概之,发表者以官员为主;民生与民艺,内容作为重点,发表者以百姓为主。
以此刊物,建立朝廷与百姓的关系,让天下百姓有知情权,有发言权,不再易被一些人欺骗,成为他们手中的刀。
另外,也是为了统一思想与言论。
避免如王世贞这样的事情再出现,他挥一挥手,直接就令无数书生质疑朝廷、反对朝廷,这不是王世贞的成功,而是朝廷的失败。
很多底层百姓,对国情与新政可能不感兴趣。
但对民生与民艺这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与技术,绝对有兴趣,这也能提高天下百姓的识字率。
大明要想走向盛世,愚民无用,必须慧民,将朝廷变法变成全民变法,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沈念要求这本刊物必须求真求实,能够让百姓说真话,而朝廷敢于接受批评。
如果走形式主义,全是歌功颂德的文字,那不如不做。
简而言之,《万历民鉴》就是朝廷与天下百姓的一种真诚交流方式,让彼此更加了解,实话实说,共同解决问题,让彼此的关系更加融洽。
小万历与内阁三大阁臣看到此奏疏后,直接票拟同意。
文字可杀人亦可救世。
此《万历民鉴》其实也给了百姓监督朝廷的权力,若朝廷不怕丢人,敢于将做错的事情令天下知,敢于认错改错,而不是高高在上,那大明盛世可期矣。
这份《万历民鉴》给了朝廷压力,但也能使得官员们更有动力。
第二日,小万历便将《万历民鉴》提上了创立日程,令内阁补充细节,然后布告天下收稿且有稿酬,务必在明年四月初一时发行第一期《万历民鉴》。
小万历专门强调,希望天下读书人都能为广大百姓立言而非只为自己谋名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