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且他已坐在了墙头,从里墙下与从外墙下,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翻下墙后,准备缓一缓,再进入钦天监。
而此刻。
沈念已找到了钦天监监正杨宏亮,后者拿着准备好的奏疏,正要命人将奏疏呈递到通政司。
沈念若迟来片刻,便无法阻止奏疏被送往通政使司。
钦天监偏厅,茶室。
“沈部堂,您……您说殷阁老为阻拦下官呈递奏疏,差点儿翻墙来找下官?下官昨日黄昏见殷阁老在户部,已命人将一封书信交给殷阁老,里面正是此奏疏的详细内容,祖陵可迁,理由充分,这符合他的期待啊!”
钦天监监正乃是正五品,面对沈念这个正三品,杨宏亮自然是开口必自称下官。
沈念道:“殷阁老稍后便到,到时我们便知晓缘由了!”
说罢,沈念瞥了一眼不远处桌子上的奏疏。
杨宏亮立即会意,他知晓迁祖陵、迁泗州之民的计策是沈念所提,此奏疏应该让沈念过目一下。
“沈部堂,烦劳您看一看,此奏疏哪些地方有不妥之处?”杨宏亮将奏疏递给了沈念。
沈念接过奏疏,非常认真地看了起来。
他也想知晓杨宏亮到底在奏疏中表达了什么观点,使得殷正茂竟不顾失仪,大早上翻墙。
不多时,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钦佩的表情。
不愧是术业有专攻。
杨宏亮给出的迁陵理由,令人根本无法反驳。
其一,上应天心。
他与一众钦天官仰观天象,发现帝星明耀,瑞气充盈,天下龙气汇聚于京师,祖陵之气与帝王紫气同根同源,交融共振,若能迁至距离京师更近之处,则陛下有祖宗庇佑,大明国运将更加昌隆。
其二,中合地理。
钦天官详察地理,推演阴阳,认为泗州常有水患,乃地气欲通未达之象,此乃向陛下示警,若将祖陵强留水浸之地,将阻碍气机,京师乃避坎趋坤之地,北枕燕山,西拥太行、东临沧海、南襟河济,四象俱全,将祖陵移至京师附近,不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