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吉壤,吉壤定然是在昌平群山之中。”
“杨监正,老夫且问你,如何为祖陵选吉壤,与陛下的吉壤相比,要做到有何差异?”
此话一出,杨宏亮顿时愣住了。
往昔,吉壤的选择都是钦天监负责风水的官员筛选,最后皇帝实地考察后确定。
依照大明祖制,皇帝登基后便可选择吉壤,介于先帝的早逝,为小万历择吉壤就在这两年。
钦天监为祖陵选罢吉壤,若声称乃是当下昌平群山之中,龙气最浓郁之处,那接下来小万历的吉壤如何定调。
为祖陵选最好的吉壤,是对小万历不忠,为小万历选择最好的吉壤,是让小万历不孝。
主要因为这两处吉壤的选择时间过于接近,故而产生了这个两难局面。
“殷阁老,烦请您为下官解惑!”
殷正茂轻捋胡须,道:“二陵合一,为祖陵与陛下挑选一处吉壤即可,将祖陵置于陛下之陵的外围,庇佑陛下。”
“曾经,先帝之陵乃嘉靖皇帝为父母修建的寿宫改造,形成了‘祖陵孙用’之特例,而今完全可以开启祖孙共用一方吉壤之特例!”
“如此,五万两即使不够,也不会多出太多,待为陛下修建皇陵时,再继续修缮祖陵即可。”
“这……这……这……陛下会同意吗?我朝从来没有这种二陵共用一处吉壤的说法啊!”杨宏亮甚是不解,感觉此策不可行。
“你要直白讲,陛下或许不会同意,但换种方式,陛下一定同意!”殷正茂提高了声音说道:“我朝有定制,后世帝王陵墓之规制不得超越前代帝王陵寝之规制!”
“但是,先帝因驾崩过早,陵墓较为寒酸,陛下必不愿自己的陵墓规格低于先帝,而此举就是支撑此策的理由,你在奏疏上朝着这方面去写,然后再与工部协作,拿出一份看上去要消耗五百万两的陛下陵墓工程图纸,并表示迁祖陵之后,随着陛下陵墓之开建,再完善祖陵规模即可。”
“至于以后,陛下之陵墓要不要消耗五百万两白银或者更多,就看国库有多少钱了,若新政成功,国库充裕,拿出一千万两都没有问题!”
“妙啊!用五万两办成五百万两才能办的事情,且有里有面!”沈念忍不住感叹道。
当下的大明,就缺殷正茂这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