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后指使者突然主动现身。
此人带着十二名十七八岁的读书人,来到正阳门外、人流最密集之处,宣称《病榻遗言》的书版出自他之手,亦是他让各地书院印制此书,并将此书在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大肆分发,意在令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百姓皆知此遗言。
他宣称乃是为公理而为。
他高喊着:大明可以没有张居正,但是不能没有公理!
此人的话语极具蛊惑性,不多时便引来了诸多听众,而当他道出自己的身份时,围观的书生士子们纷纷拱手行礼,高呼夫子。
这个中年人,不是别人。
正是张居正的同年、老熟人、曾经的朝堂同僚,而今大明的文坛领袖,王世贞。
王世贞,乃是有名的倒张派。
曾以对抗严嵩而出名,而后靠文章名扬天下,心怀儒家道义,引领文坛复古运动,曾官至从二品广西右布政使。
依照他的能力,但凡努力一点,与张居正关系融洽一点儿,没准儿已经入阁了。
但他认为张居正臣权过重,不宜兴国,曾以地方地震、张居正老家之事,多次抨击张居正。
外加王世贞经常考成政绩差劲,心在山水诗文而不在政事,又喜欢发表抨击朝局的言论,多次被言官弹劾。
当下正处于停职听用状态。
他当下虽无官位,但却是大明的文坛领袖,号召力非常强。
他与高拱的关系并不算好,之所以去拜祭高拱,乃是他当下之志在于编史,他想看一看高拱的文章,然后误打误撞中看到了《病榻遗言》,然后便策划了这样一个倒张局。
他在新郑高家记下《病榻遗言》的内容后,没有着急披露,而是待张居正提前丁忧归来后,先印制一番,在苏州、杭州传开,然后再传至京师。
意在利用民间舆论,使得张居正下台。
王世贞的号召力非常强,朝野上下,皆有熟人,且个人的影响力非常大。
他带着十二名年轻的学生赴京,就是拼死也要令张居正身败名裂。
他带着年轻人这招非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