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着老夫的地方,老夫定还有机会返回京师!”
……
十月初五,海瑞弹劾宦官势大的奏疏呈递到了京师。
都察院、六科衙门的官员知晓后,纷纷上奏附议,恳请朝廷罢宦官干政与外派监管之权。
科道官们之所以如此积极。
一方面是因曹正之死,另一方面是因近年来压制科道言官最厉害的人,就是这群宦官。
京师中,内廷宦官动用厂卫做事向来不与外朝官员商讨,科道官们查到问题,内廷宦官便打着皇差之名义,使得科道言官们无法插手。
外派的太监更是权重,他们本应受巡按御史监督,但却倚仗皇权,倚仗冯保之势,根本不配合监察,诸多巡按御史,要么躲着他们走,要么与他们同流合污,要么就如曹正一般被他们谋害。
如今外派太监犯了大错,外加海瑞率先弹劾,一众科道官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即使不能让宦官不得干政,也要削弱他们的权力。
不到两日,小万历的御案上便堆满了奏疏。
内阁称此事涉及内廷,需小万历亲自定,此种表态,其实就是表明内阁与科道官们想法一致。
在小万历心里,当下削弱宦官之权,就是削弱君权。
他显然不愿意,只得将奏疏全部留中不发。
但科道官们相当亢奋,一日恨不得呈递三道奏疏弹劾宦官,小万历无奈之下,只得将张居正召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内。
小万历看向一旁如小山般的弹劾奏疏,撇嘴道:“元辅,这些科道官实在太过分了!内廷与外朝同样重要,朕若将外派太监全部召回,若让司礼监不再干政,那岂不是自断手脚,自毁了双眼,朕恐怕整日都要忙着批红,什么事情都不干了!”
小万历在张居正的面前,丝毫不掩饰内廷宦官对他的重要性。
当下。
最懂小万历的官员,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沈念。
张居正对小万历近两年来的许多想法与行为都是不满的,但十六七岁本就是叛逆心较重的年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