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清晨,天蒙蒙亮。
前门大街西大栅栏处传来一道道书摊小贩的叫卖声。
此处乃妓馆汇聚之所,三教九流云集,很多书生士子、纨绔公子都是欢愉一夜后在此时返回客栈睡觉。
这些人大多喜欢讨论时事,乃是民间小报的最佳受众。
“瞧一瞧,看一看!当朝三品要员豪掷二百两银,只为买一部消遣读物且要为之题序!”
“快讯!快讯!大明第一奇书即将刊印,背后主人竟是当朝三品官!”
“奇闻!奇闻!当朝三品官市井豪掷二百两银,竟是为了此等粗俗之物!”
……
书摊小贩们深谙售卖之道,叫喊中都带着“当朝三品”的字眼。
他们如此冒犯当朝高官,并不惧被抓。
一方面是因他们流动性强,已打点好了五城兵马司巡逻的兵卒;另一方面是他们不言政事,关于描述官员私生活的小报甚多,朝廷根本禁不住。
曾经像“沈念是张居正的私生子、张居正与李太后有一腿”之类的消息都能在小报上传播。
由此可见,民间小报在不保真的同时,是真野!
不多时。
数个摊贩手中的小报便被抢购一空。
购买者仔细一看,便知当朝三品指的是沈念,而奇书指的是一本描写唐三藏取经的神魔。
京师内富商大户甚多,一次性花费二百两银并不算稀奇。
但贵为当朝三品的沈念,重金购买一本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通俗读物且要为之作序,那就是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了。
“原来沈学士也读这类书,看来以后我再看这类稗官用不着躲人了!”
“沈学士挺接地气的,不像一些官员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偷偷去妓馆,还要装作不近女色的君子!”
“我与沈学士实乃同道中人啊,不知他有没有动手写一部稗官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