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他让各地书院印制此书,并将此书在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大肆分发,意在令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百姓皆知此遗言。
他宣称乃是为公理而为。
他高喊着:大明可以没有张居正,但是不能没有公理!
此人的话语极具蛊惑性,不多时便引来了诸多听众,而当他道出自己的身份时,围观的书生士子们纷纷拱手行礼,高呼夫子。
这个中年人,不是别人。
正是张居正的同年、老熟人、曾经的朝堂同僚,而今大明的文坛领袖,王世贞。
王世贞,乃是有名的倒张派。
曾以对抗严嵩而出名,而后靠文章名扬天下,心怀儒家道义,引领文坛复古运动,曾官至从二品广西右布政使。
依照他的能力,但凡努力一点,与张居正关系融洽一点儿,没准儿已经入阁了。
但他认为张居正臣权过重,不宜兴国,曾以地方地震、张居正老家之事,多次抨击张居正。
外加王世贞经常考成政绩差劲,心在山水诗文而不在政事,又喜欢发表抨击朝局的言论,多次被言官弹劾。
当下正处于停职听用状态。
他当下虽无官位,但却是大明的文坛领袖,号召力非常强。
他与高拱的关系并不算好,之所以去拜祭高拱,乃是他当下之志在于编史,他想看一看高拱的文章,然后误打误撞中看到了《病榻遗言》,然后便策划了这样一个倒张局。
他在新郑高家记下《病榻遗言》的内容后,没有着急披露,而是待张居正提前丁忧归来后,先印制一番,在苏州、杭州传开,然后再传至京师。
意在利用民间舆论,使得张居正下台。
王世贞的号召力非常强,朝野上下,皆有熟人,且个人的影响力非常大。
他带着十二名年轻的学生赴京,就是拼死也要令张居正身败名裂。
他带着年轻人这招非常高。
若朝廷杀了他与他这些学生,那几乎坐实了高拱遗言的真实性,张居正定会遗臭万年。
王世贞不觉得自己是报私仇。
他认为自己在诛奸臣,寻正义,让大明朝堂恢复正常的秩序。
很快。
锦衣卫来人,便将王世贞与他的十二名学生抓进了诏狱。
然而,王世贞的这番行为迅速便传遍了京师,无数读书人都对这番行为甚是赞赏。
不惜命而告内阁首辅,此等书生英雄气,是无数书生士子所崇尚的。
很多人觉得,王世贞是在做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
一些书生士子甚至跑到大街上,学王世贞那样高喊着:大明可以没有张居正,但是不能没有公理!
眨眼间,张居正再次陷入风口浪尖之中。
……
文华殿内。
小万历得知幕后主使是大明文坛领袖王世贞后,气得直想掀桌子。
高拱之言的真伪,实乃信则信之,疑则疑之。
曾经朝廷盖棺定论的事情,不可能被推翻,比如:是否矫诏王大臣是否是被冯保指使以及张居正到底有没有贪墨
小万历考虑的是全局得失。
无论张居正与冯保有没有错,都必须查之无罪。
因为,当下的外朝不能没有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