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下,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光泽。他知道,接下来的三天,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要招募士兵,要准备粮草和器械,还要制定作战计划。时间紧迫,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窗外的雪还在下着,寒风呼啸着,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吹响号角。沈策看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暗暗发誓。这一次,他一定要打赢这场仗,不仅是为了父亲,为了家国,更是为了北疆的百姓,为了天下的太平。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陛下,臣有一人举荐,或许能解雁门关之危。”萧景渊循声望去,只见兵部尚书李嵩从地上站起身,躬身说道。李嵩今年已年过花甲,头发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他在兵部任职多年,对朝中将领的情况了如指掌。萧景渊眼中闪过一丝希冀,连忙说道:“哦?李爱卿快快请讲,你举荐的是何人?”李嵩顿了顿,缓缓说道:“此人姓沈名策,曾在河西走廊抵御过羌人,素有勇谋。当年羌人叛乱,河西走廊告急,正是此人率领一支孤军,深入敌后,烧毁了羌人的粮草大营,才使得羌人不战而退。只是……”说到这里,李嵩犹豫了一下,面露难色。萧景渊见状,连忙问道:“只是什么?李爱卿但说无妨,眼下是危急关头,只要能解雁门关之危,其他的都好说。”李嵩叹了口气,说道:“只是此人性子孤僻,不喜与人交往,而且他无官无职,只是一个布衣。若是封他为将,恐怕朝中其他将领不服,到时候会影响军心。”萧景渊皱了皱眉,他也听说过沈策这个名字。据说此人是将门之后,父亲曾是朝中有名的将领,后来在一次抗击北狄的战斗中战死沙场。沈策自幼随父亲习武,熟读兵书,颇有其父之风。只是他父亲死后,他便隐居起来,不再过问世事,没想到竟然还曾在河西走廊立过功。这十年来,他励精图治,一心想把大炎朝治理成盛世,可没想到,在北疆的问题上,却屡屡受挫。“怎么?都哑巴了?”萧景渊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声音陡然提高,“平日里一个个都自诩忠君爱国,如今国家有难,却都缩着脖子不敢出声?朕养着你们这群废物有何用!”文武百官们吓得纷纷跪倒在地,口中不停地喊着:“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萧景渊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他知道,现在发火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能领兵出征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