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元郎!”
众人不由分说便将陆北顾团团围住,无数手臂拍打着他的肩膀后背,不同话语震得他耳膜嗡嗡作响,几乎站立不稳。
仪式感带来的惊喜,瞬间被这扑面而来的、几乎令人窒息的狂热所淹没,只剩下眩晕般的茫然。
杨安国亲自迎上两步,拉着陆北顾的手,对着众人大声宣布道。
“我广文馆生陆北顾,高中嘉祐二年礼部省试省元!此乃我国子监近二十载未有之盛事!”
他说话声音激动的都有些发颤,听起来不像是装的。
杨安国带着国子监摆烂是真的,但想重现父辈执掌国子监时的辉煌也是真的。
几十年前,国子监作为大宋最高学府,何等辉煌?就连区区一个编外的广文馆生员名额,都得大员亲自请托才行,可现在呢?衰落成什么样子了?
而国子监此前的兴盛,根源在于最好的科举资源,是不直接对平民百姓开放的,随着庆历新政以后太学的崛起,国子监的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因为科举天赋是不随着血缘传递的,这就意味着,从平民百姓里广泛招收有天赋人才的太学,必然会取代以招收官员子弟为主的国子监。
所以,国子监也就日渐衰落了下去,杨安国也没办法,可说白了,要是能力争上游,谁愿意摆烂呢?
吵闹声中,陆北顾大声对着杨安国说道。
“多谢杨学士,学生身为国子监广文馆生,为国子监争光乃是荣幸,学士如此待我,委实惶恐。”
杨安国捻须大笑,声若洪钟:“何须惶恐?此乃你应得之荣!”
他大手一挥,很快,身后的胥吏就双手捧着托盘凑了上来,托盘上面还盖着红绸。
杨安国亲自揭开红绸。
陆北顾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块纯金打造的金牌!
这金牌正在阳光下折射出夺目的光芒,而上面还刻着字。
——“嘉祐二年礼部省试省元”。
在宋代,给金这种贵金属刻字,是需要先退火,然后用錾子一点点去敲的,流程复杂且耗时漫长,根本不可能临时完成。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