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实际上,宋代就已出现眼镜或者说放大镜的雏形了,笔记《洞天清录》里面就曾记载“老人目昏,不辩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运用水晶镜片的方法还很原始,仅知用水晶,却不知需依据每人目力深浅不同,验光定度,精细磨制,方可制成堪用的眼镜。
随即,陆北顾将验光的概念,以“测其视物清晰之距,定镜片凸起之度”来解释,又把镜片研磨需与瞳距相合等原理,向沈括细细道来。
沈括于光学本就深有研究,于透镜聚光、成像之理早有涉猎,此刻闻听陆北顾之言,真如醍醐灌顶。
“妙极!真真是妙极!”
沈括眼中精光连闪,抚掌称妙:“依人目定制,此真前人所未发之精义,贤弟真乃奇才!我于此道略知一二,经你点拨,顿觉豁然开朗,此事大有可为!”
他越说越兴奋,几乎立刻就想动手尝试磨制镜片。
陆北顾见他如此反应,心知此事已成功勾起了这位大科学家的兴趣。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道:“热气球‘和买’之事既已议定,眼镜之细节,容我等日后细细推敲。今日天色已晚,存中兄也早些歇息,明日还需去胄案呢。”
“好好好!”沈括满口答应,心思却显然已经到研究眼镜上了。
陆北顾见状,不由莞尔,告辞离去。
沈括办事极为利落,翌日便持着范祥所予的手帖,前往三司胄案办理“和买”事宜。
他带去了详尽的热气球构造图、物料选用心得、不同尺寸对应的浮力计算数据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胄案的官员对此新奇事物亦颇感兴趣,经过一番核验与议价,最终定下了五百三十贯的“和买”价。
沈括签字画押,领了引单,便去盐铁司的账房处兑成了便于分润的现钱,然后由盐铁司派了辆车给他拉回虹桥这是一笔物理意义上的“巨款”,必须得用车才能运的。
把沉甸甸的铜钱放到厢房锁好后,沈括即刻寻陆北顾与张载,三人按照先前议定的“陆六、沈三、张一”之策将钱分讫。
张载捧着那意外得来的五十三贯钱,手都有些微颤。
这笔钱对他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但他确实受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