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瞬间,空气都仿佛安静了下来,窗外暮鸦掠檐而过,羽翅扑簌声清晰可闻。
虽然破案能力可能没有话本里那么夸张,但包拯在这个领域确实是整个大宋最顶尖的,问话技巧很有一套。
而这时候从陆北顾的角度出发,不管他知不知道,他都只能回答“不知道”。
因为要是太实诚,直接回答“知道”,那接下来他就必须要解释从哪知道的,那不就把宋庠给卖了吗?连带着田况也要遭殃。
而回答“不知道”,就什么事都没有。
陆北顾背脊挺直如竹,迎上对方审视:“并不知晓。”
包拯放下茶杯,目光紧紧地盯着他,沉声问道:“既不知晓,如何便默认了本官所言‘昨日枢密院行文之事’存在?怎么不问问这是件什么事情?”
陆北顾心头一凛,他当然清楚包拯和文彦博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故此对宋庠的态度极有可能是抱有敌意的,或许有可能借此机会发难。
但包拯跟陈执中、贾昌朝这些保守派的关系又极差,曾经数次弹劾陈执中和贾昌朝,按理来讲,也不应该帮着贾昌朝落井下石.虽然贾昌朝在这案子里压根就没牵涉,但故意避开何尝不是一种在场证明呢?
陆北顾相信包拯这么聪明的人,不会看不出来这案子里的蹊跷。
更何况,枢密院能全速推动此事,少不了裴德谷的前后奔走,而裴德谷可是因为贾昌朝的举荐才调进枢密院的,这又不是什么秘密。
那么包拯究竟是如何抉择的?要借着此事拉宋庠下水?还是不打算成全贾昌朝,故而打算保护陆北顾呢?
陆北顾猜不出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但无论如何,他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多开封府属官在场,不管包拯是什么态度,其出于职责所在,肯定都是要对自己严肃讯问的。
毕竟,他们的对话都要被记录下来,继而留档,而包拯这种人,不会让别人抓他一丝一毫的把柄。
陆北顾心思电转,这些想法不过是刹那之间的事情。
他面上依旧平静,反应更是丝毫不慢,只道:“既是来受问,自然包公问什么,学生答什么,不知晓就是不知晓,答了便是.学生自觉轮不到自己反问些什么。”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