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得活下去人啊!”
“有钱的吃。”
“莫谈国事。”
几句富有哲理的话语,道尽了人情世故,诉不尽的苦楚和凄凉。
“顾好小家,才有大家。”
“大事不由己,瞎操心什么。”
他心中暗暗下决心。
“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
“正阳哥哥,帮我也倒点擂茶。”
李筠芷大声呼喊罗正阳。
喧闹过后,罗正阳帮着母亲和奶奶收拾碗筷,打扫卫生,整理堂屋里杂乱无章的桌椅,清扫地上满地的碎屑。
在他们的努力下,在慢慢的恢复整齐和干净。
“嫂子,我来帮你扫地。”
罗玲和李筠芷母女俩也加入了打扫的队伍中。
“妈妈,我也要帮哥哥扫地。”
李筠芷轻声道。
她自告奋勇的拖着一把棕叶枝扫把,用力的清扫地面,扫把差不多和她一样高。
一家人齐齐上阵,很快就干净利落的收拾好。
宾客多数已经离去,只剩下几个话事人,商量明天拜师的具体章程。
“满仓,你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么。”
王福清打开话匣子问道。
“需要我们帮什么忙,有的话你尽管开口。
“王哥说的对,只要做得到,我们尽力帮忙。”
刘会东接过话头,继续道。
“只有你开口。”
他补充了一句。
“张道长还有没有其它要求?”
“水果这些我都备好了。”
罗满仓露出笑容,开心道。
“我给张道长准备了一个随心意红包。”
“张道长没有其它要求,明天你们早点过来就行。”
罗满仓说这话的时候,在座的每个人眼里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对了,还差一个拜师帖。”
罗满仓补充道。
“最好是用毛笔撰写。”
他看了眼大家,希望能有主意。
“我来。”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一个安然坐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的老头,他颤颤巍巍的轻声道。
“写这个我在行。”
“王老啊!
你这是还是不用了吧。”
王老头是村里资历最老的人,经历过风风雨雨,不知凡几,加上略通笔墨,很受常龙村的村民敬重。
王老头以前闲来无事的时候,最喜欢帮村民写个春联,讨个彩头。
张道长定居梅山建道观的事情,还是他居中协调的,是他说服常龙村的村民。
才得已让张道长,定居在常龙村。
当时年轻的张道长云游到此处,一番闲谈间,他得知张道长有归隐之心。
王老头有着旧书生的才气,但没有那套门户之见,对张道长的家国情怀,自然敬佩有加。
相谈甚欢后,随之投桃报李。
王老头开口后,大家讨论的声音顿时停止,鸦雀无声。
“咳咳!
我来说两句。”
“拜师帖的事情,我来办。
吾虽老,但提得动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