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仰头,目光紧紧追随着那架掠过长空的银色身影,下意识地启动了扫描仪。
无形的波纹瞬间笼罩了天空中的战鹰,其内部结构和改装细节如同立体蓝图般在江夏的意识中清晰展开。
伊尔-28,不,应该叫伊尔-28改!
这架轰炸机已被大幅修改了气动外形。
原本透明的领航员舱被彻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线条硬朗、布满铆接装甲板的流线型机头,内部加装上了脉冲多普勒雷达。
原本的两门nr-机炮只保留了一门,不过弹药基数从原有2oo门增至6oo门。
增大襟翼面积并调整偏转角度的机翼,通过使用锻造连接件替代原有铆接结构加强了挂架与纵梁的连接强度,使其可承受火箭巢齐射时的冲击载荷。
两个机翼下方原本的bk-1Φ动机,也换装了目前专供歼-6使用的涡喷-6改。
整个动机的直径也由12米减小到了o8米。
重量也足足减少了将近4oo公斤!
得益于动机尺寸的减小及推重比的提升,在两个机翼下方各加装了四个粗壮的武器挂架,形成了共8个标准化挂架的大杯……
此时挂架上除了副油箱,还挂着两个庞大的57毫米火箭射巢和两个大轰隆。
机腹弹舱也被改造,变成了一个装满航油的大油箱。
为了应对低空突防时更强的地面火力,机身关键部位,如动机、驾驶舱周围,都额外焊接了不同厚度的防护钢板。
虽然这些改装增加了重量,牺牲了一些航程和升限,却让它彻底脱胎换骨,从一架中高空水平轰炸机,变成了一头专为舔地而生的低空猛兽。
一款符合当前时代工业能力极限的、简单粗暴却有效的临时性强击机。
本来江夏还想看看这架飞机的电气系统冗余,但,战鹰飞得度还是挺快,一眨眼它就带着轰隆声飞过了山头。
就在这时,数字电台里传来了一个洪亮且充满自豪的声音,正是熊师叔:
“师侄!
看见天上飞过去的大家伙没?咋样?够不够威风!
这才是咱老112厂真正的底蕴!
就问你硬不硬气!”
江夏却皱起了眉头,抓起话筒:“熊师叔!
这改进版的强击机……怎么就飞出来了?这才多久?就算照着我给的思路,这改进度也太快了吧?!”
“呸!
你个臭小子!
还敢质疑起你师叔的效率了?!”
熊火焰闻言,似乎有些不满,嗓门顿时又高了几分,“都快一个月了!
你小子在外面撒欢野了那么久,还以为就过去天呢?!”
“这么长时间,又不是从零开始造一架新飞机!
主要是结构加强、换装部分航电、优化武器挂载和火控逻辑!
咱们厂里的老师傅们加班加点,三班倒连轴转!
咋就不能快?!”
他越说越激动,语气中充满了“大会战”
式的豪迈:“而且!
我告诉你!
不止是我们112厂自己的人!
原东风113项目组的那帮尖子!
还有东风1o6项目组撤编后留下来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