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115章 杨一笑盯上了产盐地

第115章 杨一笑盯上了产盐地(2 / 4)

朝廷的监察远后世想象。

真就一点漏洞都不给留,无论白天黑夜都没有机会,只要靠近海边,必然会被现。

为什么这么精准?

因为监察的军队比百姓人数还多。

整个密州板桥县,人口总共两万人,然而驻军人数竟然达到三万,几乎是一个半兵卒盯防一个百姓。

人数,军队比百姓多!

权力,朝廷比百姓大。

自古以来的规则是限制弱者的,而这里的规则尤其针对着弱者,小小一个港口县城,竟然设立了三座衙门。

一座是正常的县衙,负责属地民生治理。

一座是盐课的衙门,专门管理三座盐产。

至于第三座衙门,则是军管性的大营,麾下两万五千人马,每天在县域巡查。

现偷偷煮盐的,杀!

偷偷靠近海边的,砍!

家里如果有盐工,在盐场之中煮盐,一旦偷偷捎带哪怕一点点盐回家,被巡查的兵马现之后也是杀。

不但杀一人,而且杀全家。

云朝用这种严苛的政策,强行震慑产盐之地的百姓,所以一百多年下来,竟然没人敢偷偷煮盐。

这是开国之初拟定的律法……

当时主要是为了扼杀私盐!

逼迫百姓不敢煮盐,进而也就控制了私盐,所以从某种角度讲,当初这个盐政是合理的。

毕竟盐是国家重要物资,必须保证杜绝私盐,否则朝廷失去盐税,很难支撑住巨大开支。

历朝历代对于产盐地,政策基本都是这个样子。

只不过,设定这种严苛政策有前提,那就是,允许当地百姓平价买盐吃。

事实上,板桥县曾经的盐价是很低的!

那时候云朝虽然严控百姓煮盐,但是对待产盐区的百姓很不错,家家户户按照人丁给予份额,允许以产盐的成本进行购买。

你家里有几口人,就允许你买几个人需要的盐,价格非常合理,成本价格而已。

也就是说,五文钱就能买到一斤盐,相比于内陆那些城池,板桥百姓是比较幸福的。

所以那时候虽然律法严苛,但是板桥县的百姓并无抱怨,既然朝廷让大家吃得起盐,大家也就不冒着风险偷偷煮盐了。

毕竟一旦被现,全家都得见阎王。

煮盐会死!

偷海水会死!

所以只要不是傻子愣子,那时候的百姓不会犯律。

然而,那是以前……

随着云朝的开国时间越来越久,朝廷吏治不断变的腐败糜烂,当初定给百姓的成本盐价政策,如今早就已经成了贪官们盘剥的。

现如今,云朝当权者还以为这里的盐价很低。

但其实,这里的贪官早就把盐价提高了十几倍。

成本五文,这是报给朝廷的价,但是当地百姓想要买盐,则是需要掏出三十文钱买一斤。

于是,就有二十五文落到了贪官们的口袋。

自古以来,贪腐能滋生狠心,一斤盐可以贪到二十五文,贪官们怎么可能放弃这种暴利。

至于百姓的死活……

呵呵,百姓天生不就是活该受罪吗。

所以在这种贪婪的念头下,整个板桥县的风气一天比一天

最新小说: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钢铁先驱 王朝的腐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乖,再让我亲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