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接到通知。
火热的场面随即开启……
……
城外,三里处,第五百零四临时征兵点。
青年李三双手攥拳,不断的给自己鼓着劲,当报名队伍终于轮到他时,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解紧张。
不紧张不行啊,今天竞争者太多。
虽然他在十日之前就已经有了身份,被那日宣读榜文的小吏登记成预备役,并且这十天里一直领取粮食,每天吃饱之后努力的锻炼,原本按照他的想法,他今天肯定能够入选,然而看到黑压压的人群时,他心里的自信忽然开始不足。
“哥,哥,你行吗?”
身边,十六岁的小妹语气忐忑问他,很明显,妹妹在担心他选不上。
还有和妹妹一起来送他的娘亲,此时脸色也显示出惶恐,虽然娘亲没有开口问他有没有信心,但是李三知道娘亲比小妹更加的紧张。
唯有三个年幼的弟弟,因为太小还不懂压力,所以全都挥舞小手,叽叽喳喳的在撒欢,天真烂漫道:“大哥要当兵啦,大哥要当兵啦,当了兵,有钱挣,买粮食,做饭吃。”
呼!
李三艰难的呼出一口气。
娘亲和妹妹的期待,三个小弟的渴望,化作如山的压力,让他感觉肩头沉甸甸。
就在这时,队伍轮到了他,只见书吏已经冲他招手,示意他走到桌前报名。
李三不由自主的,重新深吸了一口气。
他再次双手攥拳,不断给自己鼓劲,他深深看了一眼娘亲和弟弟妹妹,随即转身大踏步走向了桌前。
到了桌前,立身站好,想起十日前有人叮嘱过,于是连忙双手抱拳行了一礼,大声道:“杨氏民团,预备役李三,正式应征,请求征用。”
“咦!”
书桌前的两个书吏不由惊讶一声。
左边的年轻人来自于田氏,乃是今年刚刚效忠杨一笑的家族,由于田员外办事尽心尽力,再加上这个家族已经认定跟着杨氏混,所以家族的青年经常被抽调,尤其是年轻一辈读书人经常担任小吏。
右边的书吏则是来自于孙氏,相比于田氏的情况有些不妙,当初江淮流民来到泾县时,杨一笑因为缺粮曾经向孙氏购买,当时孙氏自持家大业大,曾经几次三番的予以推诿。
虽然后来及时醒悟,并且紧急的调转船头,然而比起田氏的主动投诚,孙氏在待遇和重用上全都弱了不少。
今日由于征兵急缺人手,孙氏才终于摊上了机会,立马选出家中最伶俐的小辈,全都派出来担任临时的书吏。
这俩人,来自两个不同家族,但却不敢有任何私心,而是竭尽全力的用心做事,不敢有一丝马虎,否则必然被族中惩罚。
所以当两人听到眼前的报名者是预备役时,虽然心里惊讶但却并没有放松尺度,两人出一声惊讶之后,立马按照程序严格把关。
先,是询问家乡住址,登记籍贯。
“姓名,年龄,老家哪里的,家里几口人……”
田氏的书吏负责问,并且询问的语气很严肃。
李三站在桌子前不敢迟疑,急忙道:“回禀两位书吏,我的名字叫李三,老家沧州,全家迁徙来此,眼下家中共有娘亲一人,小妹一人,幼年弟弟三人,外加…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