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田间每天都有骑兵巡查,你敢拐卖孩子直接把你脑袋砍了。”
又有那稍微上点年纪的老农,语气明显比年轻百姓和睦,对那中年人问道:“是读书的书生吗?先生打哪边过来啊?你是想来投奔杨氏谋取差事,还是想来幽州开办教导蒙童的私塾?”
“老朽王三汉,家里有个大儿刚刚应了征,现如今在幽州衙门里面当值,勉强也能和几个书吏说上话。
所以你这书生要是来幽州求差事,老头子我倒是能让大儿子帮忙说一嘴。”
如此三种试探的方式,出自于三个百姓之口,由此凸显出底层民众的智慧,话里话外透着处世哲学和小狡黠。
比如汉子凶神恶煞的喝问,这是表现出武力方面的优势。
而那妇女紧跟着予以补充,则是刻意点明此地有势力庇护。
她说有骑兵巡查,并且吓唬中年人一旦拐孩子会被砍头,这是另一种表达强势,告知对方我们这群百姓有靠山。
最后是老汉的言,语气和蔼的套近乎,先是说明自家有儿子在衙门做事,随即又试探中年人是不是想谋差事,并且刻意告诉对方,有能力稍微帮点忙。
这一招,叫做留后路。
毕竟眼前这人看起来是个读书的,属于老百姓轻易不能得罪的存在,如果今天是个误会,这人并不是拐孩子的人贩子,那么刚才大家对他气势汹汹的喝问,很容易让这个读书人在心里记上仇。
所以,老汉充当了和睦套近乎的角色。
三种方式,相互配合,底层百姓的生活智慧,在这一场交锋中显露无遗。
而眼前这个被套问的中年人,明显也是个底层出身的人物,所以对于百姓们的心思,几乎是一瞬间就全部看穿。
他笑呵呵的,先是冲着众人拱拱手。
然后,又专门把目光看向那个老汉。
他语气带着谦逊,并且故意称谢,开口先道:“鄙人程青山,出身于河南府程氏偏脉分支,刚才老丈言称要予以帮忙,程某必须谢过您的美意。”
“只不过,程某已经得到了差事,故而,暂时还不至于让老丈为我操劳。”
“各位乡亲,都把镰刀放下吧,程某不是坏人,更不是拐孩子的人,相反,我应该是你们极其欢迎的人……”
“来吧,先看看这个!”
程青山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东西,很快掏出两样事物,摊在手掌心给大家看。
第一样事物,乃是一份文书,上面盖着写有规整的文字,并且盖着朱红色的大印,只可惜在场的百姓不识字,所以都不看懂这份文书写的什么。
第二样事物,则是一枚小小的印章,似乎是大批量铸造的款式,材质用的是和铜钱一样的铜。
程青山明显知道百姓不识字,所以笑着解释道:“文书你们看不懂,但是印章你们应该听说过,这是杨氏刚刚铸造的蒙学校长印,其效力可以在杨氏掌控的三州之地通行,凡是持有此印的读书人,可以在任意乡村开办蒙学……”
他说着微微一停,紧跟着继续开口,道:“关于这蒙学校长印的事情,想必已经有书吏在四里八乡宣告过,各村各庄应该都熟知了吧,就不需要程某再细说一遍。”
“我专门要说的是,关于我自己的情况。”
程青山刻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