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看到的才为真。”
为何要微服出巡?
不就是为了体察民情么?
如果不亲眼看看,只听
……
书吏不敢再多嘴,老老实实的领路。
没过片刻之后,走到河堤一处,发现围满了河工,汉子们正端碗吃饭。
人群的中间专门空出一片地方,有个女子正坐在地上唱着歌谣,身边跟着两个小孩,正捧着碗准备要赏钱。
杨一笑只打量了一眼,就看出这女子不是受迫。
再看看聚集的人群,并没有发现官员在场,他心里隐隐便有所猜测,这女子可能是主动来卖唱的。
于是他默默站在一边,静静听女子唱完歌,果然坐实了猜测,女子是卖唱赚钱。
只见那女子唱完一首之后,慢慢从地上站了起来,先是屈膝对四周行礼,感谢河工们听她的小曲,然后,才小声小气的开口道:“奴家身子残疾,连做饭的活儿也没法干,可怜两个孩子跟我受罪,我一路靠着卖身走到这里……”
“大唐的地界,不欺负苦命人,奴家终于不用卖身了,靠卖唱就能给孩子赚口吃的。”
“各位河工大哥,奴家知道挖河劳累的很,不多要,随便给个一文两文就行。”
“今晚我仍旧一直唱到深夜,不论给不给钱都可以听,如果有人点唱,咱们还按老规矩,给我孩子买一碗粥,我们娘仨吃一碗就够了。”
平心而论,这时代卖唱的很艰难,尤其是唱给一群底层百姓听,尤其是这些百姓在前不久还是流民。
虽然河工们能干活赚钱,然而每一文钱都是下苦力的收入。
底层百姓固然会相互同情,可同情不可能一直资助,民间自古有句老话,叫做‘可以救急但是不可救穷’,如果这女子带着孩子快饿死了,那么很多百姓都愿意出手相帮,可现在是卖唱赚钱,穷人愿意掏钱的便不太多。
那女子不断行礼,好半会儿也没见有人给钱,但是女子并未恼怒,仅仅只是黯然叹了口气。
她慢慢的坐回地上,准备继续唱曲给大家听,两个孩子可怜巴巴的,攥着母亲的衣角盼着能赚到粥吃。
杨一笑心里有些伤感,但却无法对在场的河工生出任何恼怒……
他心里明白的很,底层百姓没必要太过苛责。
这些百姓本就活的艰难,即便不掏钱也是能理解的,如果对百姓进行道德绑架,杨一笑自己都会认为自己不配当百姓的君父。
他要帮助这个女子,但不只是帮这一个。
作为皇帝,体察民情,从一个卖唱的女子可以联想很多,大唐民间必然还有许多这样的女子。
身有残疾无法干活,只能卖唱赚口吃的,杨一笑已经决定,他要制定一份相应的政策。
不能只注意到普通流民和贫困百姓,这些身有残疾的更应该赈济和帮助。
何谓帝王?
万民之君父也!
百姓就是他的孩子,越是艰难越需要他帮扶。
……
【第五更送上,后面紧跟第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