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咱们丑话说前头,若遇风雨耽误了行程...”
“天灾人祸,本官自然体谅。”姜淮起身拱手,“三日后,第一批麦子将从临清起运,有劳帮主了。”
送走赵铁山,姜淮长舒一口气。水路已定,陆路却更棘手。北地牛车多分散在乡间,若要集中调度...
“大人。”王德才匆匆进来,“城郊几个村的里长都到了,在二堂候着。”
姜淮精神一振:“来得正好。”
二堂内,七八个衣着简朴的老者局促地站着。见姜淮进来,纷纷跪下行礼。
“诸位请起。”姜淮亲自搀扶最年长的一位,“深夜唤诸位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他直入主题:“官府欲在城西建面粉厂,需牛车百辆,常年运输。各村若有牛车参与,每月可得银二两,另每车粮食补贴五钱。”
里长们面面相觑。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颤声道:“大人,不是小民不愿,只是眼下正值农忙,牛车都用在田里...”
“本官知晓。”姜淮早有准备,“面粉厂运输多在清晨傍晚,不误农事。且...”他顿了顿,“凡参与运输者,家中赋税可减一成。”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花白胡子老者激动得胡须直抖:“大人此话当真?”
姜淮从袖中取出知府大印盖过的告示:“白纸黑字,岂能有假?”
当夜,各村里长带着运输契约满意而归。姜淮却不得休息,又召来府衙快马统领。
“周统领,面粉厂关系民生,运输途中恐有宵小觊觎。”姜淮递过一份名单,“这些路段需加派巡逻。”
周统领抱拳:“属下明白。只是人手...”
“从本官护卫中调十人给你。”姜淮决然道,“务必保证粮道畅通。”
三日后的黎明,姜淮站在码头。晨雾中,十艘漕船缓缓靠岸,船首插着漕帮的黑色三角旗。赵铁山站在首船甲板上,高声吆喝船工卸货。
“大人,首批麦子五百石,全数到齐!”赵铁山跳下船,拱手复命。
姜淮点头,目光转向码头另一侧。尘土飞扬中,近百辆牛车排成长龙,领头的正是那花白胡子老者。
“李家村牛车五十辆,报到!”
“王家村三十辆,在此候命!”
“赵家庄二十辆,随时听调!”
呼声此起彼伏。姜淮胸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登上高处,声音清朗:“北地父老,今日面粉厂首运,全赖诸位鼎力!本官在此立誓,必让全州百姓吃饱饭!”
欢呼声中,第一袋麦子被装上牛车。车轮辘辘,朝着城西新建的面粉厂驶去。姜淮望着逐渐远去的车队,嘴角浮现一丝笑意。这只是开始,他心想,待到秋收时节,运输量还要翻倍...
正思索间,王德才气喘吁吁跑来:“大人,不好了!上游急报,暴雨冲垮了临清一段河堤,三日后的麦子运输怕是要延误!”
姜淮笑容凝固。他望向河边,河水不知何时已变得浑浊湍急。沉默片刻,他沉声道:“立即派人去查看。
同时通知各村,加派牛车准备陆路运输。天无绝人之路,面粉厂绝不能停!”
.....
之后,北地城西的面粉厂已运转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