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好自为之!(2 / 2)

则无鱼?”皇帝的语气平和,目光却深邃。

姜淮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最高层面的警告和平衡术。他恭敬回答:“陛下明鉴。臣非不知水清无鱼之理,然今国库之水,已非浑浊,几近淤塞毒沼,若不疏浚清源,恐伤帝国根基。

臣所为,非为一己之私,实为陛下江山永固。至于揽权之言,臣只知秉公办事,权柄乃陛下所赐,用于正途,方不负圣恩。”

皇帝沉吟片刻,未再深究,转而问起漕运改革的设想。姜淮知道,皇帝用其才,亦防其势,未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漕运,帝国生命线,也是贪腐的重灾区。姜淮决心拿它开刀,提出改革方案:精简层级、实行“漕粮直达”、引入商人运力作为补充、严格核算损耗。此议一出,如同捅了马蜂窝。

漕帮势力的反弹: 把持漕运的漕帮及其背后的官僚利益集团,开始暗中捣鬼。运粮船只“意外”搁浅、码头工人莫名怠工、谣言四起,称新政将导致漕工失业,引发民变。

言官的弹劾: 很快,几名言官上书弹劾姜淮“变更祖制,与民争利”、“急躁冒进,恐生事端”。

这些奏章引经据典,言辞犀利,显然有高人指点。

第四章:暗箭伤人

某日,一份密折直抵御前,举报姜淮在东南任上修建海塘时,其远房表侄曾参与石料供应,有“利益输送之嫌”。

虽经查实,其表侄只是个小供应商,且海塘质量优异,但“任人唯亲”的污点已然泼上。紧接着,关于他“结交言官,暗结朋党”的流言再次甚嚣尘上。

姜淮意识到,对手不再正面强攻,而是开始攻击他个人,试图从道德和忠诚层面瓦解皇帝的信任。

面对重重压力,姜淮没有硬碰硬。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上表自劾!奏章中,他坦然承认对远亲参与工程失察之过,自请罚俸。

但同时,他详细陈述了漕运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规划,并恳请皇帝派遣得力干员,选择一段漕路进行试点,“成效卓着则推广,如有弊病则废止,如此方为稳妥之道”。

这一招以退为进,高明之处在于:

化解个人危机: 主动认小错,避大嫌,显得光明磊落。

推动事业: 将争议焦点从“该不该改”引向了“如何试,如何改”,为改革赢得了实践空间。

表明心迹: 显示自己一心为公,并无揽权私心。

皇帝览奏,对姜淮的政治智慧暗自点头。准其自劾罚俸,同时采纳其试点建议,并指派与姜淮无甚瓜葛、以实干着称的河道总督协同办理。

漕运试点在磕磕绊绊中启动,效果初显。但姜淮深知,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帝国的财政积弊太深,利益网络太固。

他站在户部高高的台阶上,望着紫禁城的重重殿宇。

李崇虽已脱离生命危险,却落下残疾,黯然还乡。周墨安等人虽得力,但势单力薄。

首辅的话犹在耳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他也记得离任东南时,万民相送的场景。他整顿的,不仅是账目,更是民心,是国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农民将军 中国古代名人传 苏定方演义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红楼群芳谱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