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路会更难走(2 / 3)

来,为首的千户亮出腰牌:

“奉懿旨,都察院左都御史姜淮,即刻进宫。”

慈宁宫内檀香袅袅。太后隔着珠帘,声音听不出喜怒:

“姜爱卿,哀家听说,你今日又立一功。”

“臣不敢居功。”

“不敢?”太后轻笑,“连哀家侄儿的府邸都敢查,还有你不敢的事?”

姜淮跪伏在地:“臣依法办案。”

“好一个依法办案。”珠帘晃动,太后缓步走出,“那你告诉哀家,依法,哀家该当何罪?”

殿内死寂。宫人们屏住呼吸。

“太后何出此言?”

“哀家那侄儿建府的银子,是哀家给的。”太后俯视着他,“怎么,姜大人要连哀家一起查办?”

姜淮抬头,直视凤颜:“若太后果真挪用漕银,臣...依法当奏。”

四目相对,空气凝固。

突然,太后笑了:“起来吧。哀家试探你呢。”

她转身从案上取过一本奏折:“这是哀家侄儿的请罪折子。十万两银子,他今日已全部补缴入库。”

姜淮怔住。

“哀家知道你在想什么。”太后淡淡道,“觉得哀家包庇亲属?可你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

她将奏折递给他:“刘余伏法,东厂整顿,已经够了。剩下的,慢慢来。”

从慈宁宫出来,姜淮在宫道上遇见首辅杨廷和。老人披着厚厚的披风,面色苍白。

“太后召见你了?”

“是。”

杨廷和咳嗽几声:“她是不是说,水至清则无鱼?”

姜淮惊讶:“首辅如何得知?”

“二十年前,你父亲查漕案时,太后也是这么说的。”杨廷和望着宫墙,“当年你父亲不听劝,非要一查到底,结果...”

“结果如何?”

杨廷和摇头不语,只是又咳嗽起来。

回到府中,姜淮在一箱旧书稿中,他找到一本泛黄的日记。

“...永康三年四月初七,漕案牵出皇亲。太后召见,言‘水至清则无鱼’。吾答‘然水浊则鱼死’...”

“...四月十五,停职待参。然吾心无悔...”

日记到此中断。

他合上日记,心潮澎湃。原来走过的路,如今他又走了一遍。

“大人,”管家在门外禀报,“靖安侯世子求见。”

来的竟是靖安侯的独子张焕,一身风尘,显然刚赶远路。

“姜叔,”张焕递上一封血书,“父亲让我务必亲手交给您。”

血书是松江港一个将死的老兵所写,指证刘余不仅通倭,还暗中扶持新的漕帮头目,正是太后的远房侄孙,赵继宗。

姜淮手一颤。太后的示好,原来是为了这个。

“父亲还说,”张焕压低声音,“倭寇下次来袭,就在三日后。”

“消息可靠?”

“我们在倭寇中有内应。”

姜淮立即更衣进宫。但这一次,宫门守卫拦住了他:

“姜大人,太后有旨,今夜任何人不得入宫。”

他心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红楼群芳谱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古人看我玩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