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老者便关了门。
回头看着那小门沈曼一个轻轻叹气径直往前走。
走了大概三百米果然看见一个凉亭。
不同于沈曼想象的那样,凉亭除了中央石桌上有个篮筐之外,不远处大概十米开外的地方还有几排灯笼。
沈曼先是观察了四周一番,现凉亭四周还残有不少脚印,想来取锦囊的不只她一人。
除了她之外还有其他考生,瞧着人数还不少。
顺便灯笼那里似乎缺少了几个,数一数灯笼缺了十五个。
也就是说已经有十五个人进去考试了。
每年会来参加浮山学堂的入学考的考生人数并不多,十几二十几是常态。
无论是哪个世界,消息都最值钱。
哪怕你有能力,你不知道有这种学堂,有这种考试,那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说沈曼觉得自己运气好,这话当真不假。
这种考试一般只是在某个圈内传播,沈曼这种平民小丫头能有机会来参加考试本身就非常奇特。
时间不等人,沈曼沉着的呼吸,从篮子里取出一个锦囊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道算术题。
【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
妇人曰:“家有客。”
吏曰:“客几何?”
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
不知客几何?”
】
【请解题,并取走对应的灯笼。
】
好家伙,这浮山学堂的入学考试一套接着一套,确实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
不过这个题难不倒她,这题简单,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这样。
【客人吃饭2人共用1碗,喝汤3人1碗,吃肉4人1碗,共用65只碗。
问客人多少?】
初中的方程题而已。
设客人数为x,则:
x2+x3+x4=65
答案是6o。
客人是六十人。
心思一定,沈曼走向那排灯笼,不期然在灯笼后面现一条小路。
小路被树枝挡着,远处并不能看得真切。
看来这条路就是她要走的路。
再回看灯笼,每个上面都标有数字,她取下写着六十数字的灯笼,只看背面又写了一句话。
【请解开字谜并携带好灯笼以及锦囊前往谜底所示号房。
】
沈曼咋舌,还好之前齐老给她补习过,杂七杂八的东西学了一堆,又是作诗又是猜字谜。
也算是她学习态度尚可,学习能力过关,每个课程都有掌握,要不然她怕是连考场都进不去。
【三斤半,四斤半,三斤四斤共几斤?】
答案是七斤。
前面的三斤半四斤半是障眼法,真正的数是3加4等于7。
七号房是吧。
拿了灯笼和锦囊,沈曼开始往唯一的一条道上走。
走的时间也不长,十到十五分钟的样子,一路上皆是泥土路,路边杂草丛生,时不时的还能看到些野花。
虽说日子转暖,但远不到开花的时候,想来这边偏暖,人说高处不胜寒,这里野花已开,想来不在高处。
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