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杨玄感在情绪控制上的不足。
虽然杨玄感与李密在军事指挥方面意见不合,但李密仍被任命为左武候大将军,率军继续与隋军作战。然而,在随后的战斗中,隋朝名将宇文述、来护儿等人合围攻打逃亡至黎阳仓(黎阳仓是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粮仓,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浚县大伾山北麓,紧邻黄河和永济渠,是隋唐大运河漕运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的杨玄感,杨玄感被围粮尽,不得不前往汲郡求援。
在汲郡(汲郡位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东麓,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新乡市市区、新乡县、辉县市、卫辉市、获嘉县、淇县、林州市所在地),李密认为在此没有战胜隋军的可能,想要移军西入关中,可杨玄感仍然坚持要进攻东都洛阳。李密又劝他先攻打洛阳的外围,占据险要之地,然后慢慢用计策进取,但杨玄感却不予采纳。最终,杨玄感的军队在东都洛阳附近与隋军交战时大败,部队被隋军分割包围,逐步蚕食殆尽。
公元613年8月,面对无法逃脱的命运,杨玄感对弟弟杨积善说:“我不能受人戮辱,你杀了我吧!”
杨玄感的弟弟没忍心下手弑杀手足,杨玄感在绝望中自杀身亡,他的尸体随后又被隋炀帝杨广命人挖出,处以车裂之刑,并曝尸三天,随后被剁成碎块焚烧,其弟杨积善最终也被处死。不久,杨玄感的家族遭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残酷镇压,他的兄弟和子嗣共计1000余人被诛杀。
关于杨玄感被诛杀的家族成员数量,不同的历史资料提供了不同的数字。有资料提到杨玄感家族被诛杀的人数达到多人,而更为具体的记载指出,杨玄感曾经分发朝廷粮食给农民,这些人也被屠杀,仅洛阳附近就杀百姓6000多人
至于李密,正史对于其在杨玄感兵败后的具体经历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根据一些史料和传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杨玄感兵败后,李密被隋军生擒,准备押往高阳由杨广亲自监斩。在押送途中,他通过贿赂监军成功逃脱。逃脱后,李密在乡间隐姓埋名,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通过他人介绍,加入了瓦岗军,并凭借其才智和谋略,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具体情况,咱们后面再讲。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杨玄感密谋叛乱之时,李渊在同年被派往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市)担任留守,在得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后,他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正在江都乘坐奢华的龙舟,沿途炫耀其权力和财富的隋炀帝报告,并建议炀帝迅速派兵镇压。这一举动显示了李渊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没有跟风起兵叛乱,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至于李渊是怎么得知杨玄感叛乱的,史料中并无记载,但结合史料分析,李渊与杨玄感同属于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内部人员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只能推断李渊是在关陇集团内部人员进行情报交流时,间接得知了杨玄感的叛乱。同时,这也反映出杨玄感的叛乱确实是筹备不足、思虑不周,涉及到灭九族的天大事情,他连最基本的情报保密工作都做不到,又岂能得胜?
经查阅正史,在杨玄感叛乱期间,隋炀帝杨广并未直接任命李渊去平定叛乱,李渊在杨玄感叛乱前后进行的一系列动作,更多地是基于他自身的野心和对当时隋朝末年动荡局势的分析。
但“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