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冲啊!”
李密率领着敢死士们如离弦之箭,朝着王世充的军队冲了过去。王世充的士兵们正在后撤,突然遭遇这样的攻击,顿时乱了阵脚。他们慌不择路地朝着浮桥方向奔逃。
浮桥上顿时拥挤不堪,士兵们推搡着、呼喊着想要过桥。可是浮桥的承载能力有限,很多人在拥挤中被推下桥,掉进冰冷的洛水中。那洛水仿佛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巨兽,无情地吞噬着每一个落水者。仅仅在这一场混乱之中,争桥溺死的士兵就达万余人。
王辩也在混乱中被李密的军队包围,最终壮烈战死。王世充的军队全面溃败,他自己仅带着少数亲信狼狈逃窜。他心中满是恐惧和懊悔,只能率领残兵败将再次逃往河阳。
有史料记载,当天夜里,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变得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夹杂着冰冷的雪粒倾泻而下。士兵们刚刚经历了大战,身体本就疲惫不堪,此时又被这恶劣的天气侵袭。他们在涉水渡过一些小的溪流或者泥泞的道路时,全身被雨水湿透。那寒冷仿佛能穿透骨髓,许多士兵的身体渐渐失去了温度,在道路上一动不动地倒下。
王世充的士兵们在这一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冻死者以万数计。王世充独自带着数千人到达河阳后,他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他觉得自己辜负了隋朝对他的信任,也对不起手下死去的士兵。于是,他再次把自己关进狱中,派人向越王侗请罪。
越王杨侗考虑到当时的局势,他觉得还需要王世充来稳定局势,于是派遣使者前去赦免了王世充的罪行,并召他回东都。见到王世充后,杨侗还赐予他大量的金帛和美女,想要安抚他。
王世充回到东都后,开始派人重新整顿自己剩余的军队。他从各个地方收集那些失散的士兵,并且对一些受伤或者走散后心灰意冷的士兵进行劝说。在王世充的苦心经营下,他最终又收集到万余人,驻军于含嘉城。
含嘉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位于隋唐洛阳城东北角,是隋朝时期用于储存粮食的大型国家粮仓。含嘉城与隋唐洛阳城同时建成,是隋炀帝为了储藏京都以东州县的粮食而建立的。隋末唐初,含嘉城范围内并没有粮仓,含嘉仓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高宗永徽年间(约627—655年)后才建立,晚于含嘉城的建成年代。
含嘉城作为一个粮仓,其建筑特点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粮食储存的深刻理解和技术智慧。城内的粮窖设计精巧,采用了多重防潮、防腐、防火措施,以确保粮食长期保存。例如,粮窖的底部经过夯实和火烧处理,以减少湿气上升,窖底铺设了厚厚的草木灰和木板,再铺上席子和谷糠,形成多层的防潮层。此外,粮窖的四周还种有树木,通过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来判断粮仓内的温度和湿度,这种生态监测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含嘉城不仅是一个粮仓,也是隋唐洛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管理,对于当时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世充再次被李密打败,对当时瓦岗军和隋军之间的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体现出王世充指挥作战能力不足,指挥缺乏全面统筹性。
王世充让诸军各自造浮桥的策略看似灵活,实则缺乏整体的指挥调度。这导致各军各自为战,浮桥建成的时间无法统一。当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