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绝望。
杨广收起悲痛,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走到尽头,但他还是想要保留一点最后的尊严。他大声说道:“天子死自有死法,怎能用刀剑呢!拿毒酒来!”
他的声音虽然虚弱,但却透着一种坚定。
马文举等人听了皇帝的话,却纷纷摇头。他们知道,一旦让皇帝服毒而死,那他们弑君的罪名就会被坐实,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于是,他们让令狐行达强迫皇帝坐下。
皇帝缓缓地蹲坐在小儿子的尸体旁,他的身体仿佛已经不属于自己,他坐下后,紧抱着杨杲的尸体,眼神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和对这个世界的不舍。他的目光在周围的人脸上一一扫过,心中五味杂陈。
最后,杨广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自己解下练巾,递给了令狐行达。
令狐行达接过练巾,犹豫了一下,但看到周围的同伙默许的眼神,他把杨广的脖子套进练巾之中。
杨广看了一眼殿外,然后闭上眼睛,仿佛在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道别。
令狐行达两手将练巾用力一拉,隋炀帝挣扎了几下,僵硬的身体便便缓缓倒下,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其实,隋炀帝杨广早就知道总会有这么一天,几日前他便感觉到了危险的临近。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引起了太多人的不满,他的内心深处也隐隐有着对未来的担忧。于是,他常常随身带着毒药,藏在身上最隐蔽的地方。
他曾对所宠幸的各位姬妾说:“如果贼寇到了,你们应当先喝下它,然后我才喝。”
他以为这样就能保住自己的尊严,也能让这些陪伴他多年的姬妾有一个好的归宿。然而,当动乱发生时,他慌乱地回头寻找毒药,却发现那些姬妾们因为害怕被牵连,在混乱之中把毒药早就扔掉,已经纷纷逃散了。
他四处寻找,心中充满了绝望,最终也未能找到那维护其尊严的毒药。
萧皇后和宫女们眼睁睁地看着皇帝死去,她们的心中满是悲痛和无奈。在悲痛之中,她们拆下寝殿中的漆床板,做成一个简陋的小棺材。然后,她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赵王杨杲的尸体也抬到棺材之中,与隋炀帝的尸体一起在西院的流珠堂进行安放。
那小小的棺材里,装着的是这个王朝曾经的希望和最后的悲哀,也象征着一个曾经辉煌的朝代正在缓缓地走向覆灭。
隋炀帝杨广,这位帝王无疑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统治既闪耀着辉煌的光芒,又伴随着深重的灾难。笔者深感,这一切与其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隋炀帝杨广的性格呈现出复杂且多面的特质,既包含积极因素,也不乏消极方面。首先,他性格中的自信与独断尤为突出。杨广自幼聪颖过人,文武兼备,对自己的才华怀有极度的自信。这种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形成了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往往听不进他人的劝谏,尤其是在他继位之后,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前章我们已经提及,杨广在生活中极度追求奢侈与享乐,热衷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别苑,这一行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有官员提出劝谏,但他却选择直接加以杀戮。
再者,杨广的好大喜功也是其性格缺陷的一大特点。他怀抱雄心壮志,立志要超越秦皇汉武,建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