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那个跟在杜伏威身后默默擦拭长戟的少年亲兵,如今已是万夫莫当的悍将。
李子通缴械投降的消息传到扬州时,杜伏威正在校场观看新兵操练。他放下手中的弓矢,对身旁的辅公祏叹道:\"可惜了,子通本是江淮豪杰。\"随即下令用四驾马车押送降俘赴京,特意嘱咐:\"将乐伯通的琴囊一并送去,此人雅善音律,或可娱悦圣听。\"
长安城的初雪来得比江南早得多。当囚车驶入明德门时,朱雀大街两侧的百姓争相抛洒纸钱,这是关中旧俗,寓意送走兵戈。
李渊在太极殿接见降臣那日,特意命乐工演奏《破阵乐》。当唱到\"四海皇风被\"时,皇帝忽然离座,亲手解去李子通身上的枷锁。
\"朕闻卿在江都时,曾开仓赈济灾民。\"李渊将金杯赐给李子通,\"今日相见,何迟之晚也?\"
李子通伏地泣奏:\"臣等愚昧,不见天命所归。\"
这番对答让侍立的裴寂微微颔首,昨夜他刚向皇帝进言,宜用怀柔之策安定江南人心。
押送降俘的事情暂且不提,王雄诞已转战歙州(今安徽黄山)一带,准备攻打盘踞此地的汪华。
汪华原名汪世华,字国辅。隋末天下大乱,他起兵占据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在他统治期间,保境安民,政清人和,使六州在乱世中成为一片相对安宁的土地,被百姓称为\"太平之主\"。
此时歙州刺史府内,汪华正对着一封密信沉吟。信是辅公祏的亲笔,许诺若肯归降,当奏请朝廷封为越国公。
\"杜伏威当真只派了个娃娃将军?\"他问跪在地上的信使,脸露焦躁之色。
而此时,唐将王雄诞却不在军营,而是乔装成茶商,正在新安江畔的渔梁坝观察水势。老船公指着对岸险峻的山隘说:\"客官请看,那便是汪华经营的‘刀枪洞’,据说藏了十年粮草。\"
王雄诞望着在绝壁间盘旋的苍鹰,忽然将茶饼掰成两半:\"明日此时,我要在此架起浮桥。\"
盘踞此地称王十余年的汪华,其据守的新安洞口(今歙县要道)堪称天险。
当日傍晚,唐军探马回报时,特意强调:\"汪华所部皆披重甲,强弓硬弩遍布山隘,寨门前还挖了三道壕沟。\"
\"既然如此,便请君入瓮。\"王雄诞召来麾下校尉,指着沙盘上蜿蜒的山路,\"汪华性急,最恨敌军怯战。明日你带老弱前去诱敌,交战即溃,连帅旗都弃于道旁。\"
翌日晌午,一切依计而行。当汪华看见唐军狼狈逃窜时,果然倾巢而出。可他万万没想到,王雄诞早已亲率精锐翻越后山,此刻正站在他空空如也的帅帐前把玩令箭。
\"将军神机妙算。\"被俘的汪华长揖到地,花白须发在寒风中颤抖,\"此战,华心服口服,愿效犬马之劳。\"
而令汪华未想到的是,王雄诞当即下令救治伤员,又将缴获的粮草分发给当地百姓。
\"阁下既已归顺,便是大唐子民。\"王雄诞扶起汪华时说得恳切,\"听闻歙州砚石乃文房至宝,来日太平盛世,还要倚仗阁下重振此业。\"
王雄诞智取吴国汪华领地后,受大都督杜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