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别人挣钱。
如今村里家家都要重修房子,只要勤快一点,赚工分一点难度都没有。
他们觉得,以后再干活挣到工分,或许可以稍微攒一攒,等攒得多了,就来蒙家的杂货铺买一些大件的东西。
比如那个一看就很好的章丘大铁锅,买一口回去绝对能用上好多年,实在是让人眼馋。
或者,也可以考虑多积攒一些工分,等到自家修房子的时候,用来给其他人支付工钱。
第一天,几个族老付出去的工分,大部分都重新流回了蒙家杂货铺。
然而,正因为村民将工分消费了,蒙小华对推行工分更有了信心。
当村民们用工分在杂货铺买到东西的时候,工分的信用价值就渐渐建立起来了。
等到他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工分、积攒工分的时候,工分就能代替银钱在小石村内部流通起来了。
只要蒙小华能一直确保在蒙家杂货铺,能用工分兑换到实物,那么工分就能逐渐取代碎银子和铜钱,在小石村流通,甚至影响到周围的一些村子。
有商城在手,只要控制好流通的工分总量,蒙小华对做到这点非常有信心。
……
第二天,就有三拨工匠来到了村里,带着一帮打下手的人分作三处,分别开始给老村长蒋洪瑞、冯婶儿赵婶儿,还有另外一个村老开始建房子。
反倒是另外两个村老,因为找的工匠还在别处收尾,还需要两天工夫才能过来开工。
建穿斗房子,工序很多。
第一步是基础施工,包括平整场地、开挖基槽、砌筑地基。
这一步人手充足,很快就能完成。
第二步就是木构架的制作和组装,即便有充足的材料,也需要熟练的木匠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
包括开榫卯、凿眼、制作各种穿枋、斗枋、柱、瓜柱等。
完成前面的准备工作后,就进入构架的组装,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立房子\"阶段。
这个阶段只要前期准备到位,不需要太多时间,一两天即可。
第三步就是屋面工程。
主要是安装隔(读go)子、瓴(音同领)子和铺望板,然后盖瓦。
一些经济实力不足的人家,也会用巴茅打茅伞,用来遮盖屋顶。
下一个工序就是墙体施工。
穿斗房子的墙体多为填充墙,常见的形式有竹编夹泥墙、木板墙和砖砌填充墙。
此工序人多的时候可以多面同时施工,而且可以和屋顶的工序一起进行。
最后就是屋子内部地面处理和隔断,这个就根据各家的实际需求不同,花费的时间不一样了。
但是,这一步也可以留在以后慢慢整理,倒是不用在工匠紧缺的时候一定要弄得怎么样。
随着村里几处地方同时开工,村里的男人们顿时就忙了起来,只要不偷懒,个个都能找到活干。
有时候,个别地方人手不足,连妇人和半大小子也被叫了过去帮忙。
如果忽略村里一片片焦黑的废墟,小石村似乎在这冬日里一下子就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每天干完活的时候,大量的纸币作为工分凭证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