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看着下方众人期待的眼神,娓娓道来。
\"诸位叔伯婶娘,这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分到每家每户手里,一家也能得到一两多银子,足够买些粮食度过这个冬天了。但是,我想说的是,请大家不要只顾着眼前的好处,古人曾说过,坐吃山空,何况只是这一两银子。若是我们把这一两银子花光了,可就没有了。\"
这时,有人忍不住喊道:\"华儿,你就直说吧,要怎么做,叔支持你。\"
\"对,华儿,你有什么主意直接说,婶子也不想坐吃山空。\"
\"华儿,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对不对的大家一起商量。\"
蒙小华点点头道:\"那我就直说了,我想用这些钱,办一个绣坊。\"
听到蒙小华说的话,众人顿时沉默了。
绣坊,就是专门从事手工刺绣的场所,由乡村的绣娘组成,以传统工艺制作绣品。
在这个年代,就连大户人家的小姐都多多少少会一些针线活。
村里的妇人们平常也都是自己缝缝补补,一些手巧的,甚至能给家里人做衣服。
只是,村里的妇人们对自己的技艺没有信心。
王凤群代表众人问出了心声:\"华儿,你觉得我们绣的东西能拿得出手吗?\"
蒙小华笑着点头道:\"婶子,我听人旁人说过,村里就你的手帕绣得最好,绣的花样也最时兴,在县城的铺子里买了不少钱。\"
王凤群被蒙小华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只是勉强能换些钱补贴家用而已。而且,村里有好几个人都比我绣得好,哪里当得起最好的。\"
蒙小华闻言眼前一亮,对王凤群道:\"婶子,你就不要谦虚了,你觉得要是让你和其他绣工好的婶子一起,专门绣一些帕子和衣服来卖,能不能卖上钱?\"
王凤群有些迟疑:\"绣帕子我还行,但是绣衣服我没有试过,心里没把握。\"
蒙小华转向众人道:\"村长、诸位叔伯,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村里的学堂白日里不是空着的吗?正好用来作为绣坊的场地,村里觉得自己绣工好的姑娘婶子们,都可以到绣坊里领些布帛回去,绣完的东西,咱们再一起卖到其他地方去。\"
\"不过这开绣坊的本钱,就用这八十两银子,若日后这绣坊赚了钱,村里每家每户都能分上一份。当然,咱们也不强求,如果有不愿意参加的,可以向老村长提出来,咱们把属于他的那份钱分给他就是了,你们觉得如何?\"
听了蒙小华的话,众人顿时议论了起来。
\"华儿这个主意好,要是绣坊能一直办下去,这就是下鸡蛋的母鸡啊。\"
\"我也觉得不错,一两银子确实能买不少粮食,但是和长期的收益比起来,还是投到绣坊里比较合算。\"
\"我支持华儿的想法,只要弄好了,以后岂不是就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了。\"
\"而且,以后的婆娘将绣出来的东西卖给绣坊,还能有一笔收入,省得还要跑到县城去,岂不是省了很多事。\"
当然,有赞成的就有反对的声音。
\"哼,蒙小华这个女人肯定没安好心,你们就这么相信她,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