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撞针,引爆了发射药,没有炮管的束缚火药燃气朝着四周猛烈扩散,同时也将弹头向前挤压形变并到达了释放临界点,让其紧随其后也炸开并化作一道金属射流轻松击穿了t-55AV薄弱的侧后装甲杀进了车内。
长杆的作用在此刻显露无余,如果没有它就得贴上去直接用手扶,那样的话等到了这一步,项骜一定会在坦克被摧毁前先被发射药崩飞,不死也不会差太多,而有了这几米的间隔,这便不是问题了。
而这辆坦克的成员们直到被炸上天也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但这不能怪他们放松警惕,不仅没有反而眼睛瞪的和铃铛一样,但奈何感知能力实在是太差,没有步兵充当眼睛的情况下,对一个腿迅脚快的人在前后左右跑来跑去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伴随着巨响,最后一辆坦克终于坐不住了,他们找不到项骜干脆放起了打击,一脚油门把速度加起来,想着我50公里每小时的越野速度,你总不能徒步楞追上来吧?
这个策略从逃生的角度讲没问题,可几个人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车内的气温这会儿已经因为关闭舱盖和发动机的全功率运行飙升至55+摄氏度了,大大超过了生理承受的极限,于是驾驶员最先歇菜,一头栽在操纵杆上不动弹了,炮塔里那仨稍微好一点,实在忍耐不了之下也管不了那么许多,直接打开舱盖钻出来准备跑回去。
这边一看心说终于等到了,一路飞奔跑回了之前扔枪的位置,端起pG-2也不用趴,就这么站姿打大口径,三枪下去,三人应声倒下,每一个都是背部中弹,当弹丸从前胸射出时,都是一半以上的胸骨变成骨头渣子跟着一起飞出去的。
将G-36也拿好,来到唯一一辆完好的t-55AV跟前,先进去把只剩一口气的驾驶员拽出来一枪崩了,然后自己坐上了那个位置。
老式坦克性能落后不假,但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操作简单,尤其是驾驶,对于手头这个型号来说,只要会开拖拉机,那开它在技术上便没有难题。
项骜拉动档位适应了一下油门,随即开着往回跑,目标是大使馆方向。
在抵近到一个相对有把握的位置后再停车,然后用他们的坦克打他们的坦克。
虽然火控和光学瞄具在这之前都被摧毁无法精确射击了,但他有办法——把整支pG-2拿起来,架在了主炮根部正上方,同样是以胶带固定,在确定不会掉下来之后,再从车组工具箱里找出来一捆铁丝,用两根伸进去,一根绑在炮手击发手柄上,一根绑在炮塔转动手柄上,做完这些最后一步则是用狙击步枪朝着不远处一个土坡上开枪,紧接着拉动铁丝开炮,不断通过校正,最终让主炮的弹道与外面枪上的瞄准镜重合。
也就是说项骜此时可以通过pG-2的12倍镜给坦克炮临时充当瞄具使用。
此种方法和各国军队的“枪代炮”训练在原理上很接近,后者的操作也是将步枪或机枪固定在需要使用火炮上打靶用。
这样做主要为了节约弹药成本,节约火炮寿命,并减小失误后的附带损伤。
只是想调教出一套合格的“枪代炮”教具并不是谁都行的,至少要很扎实的掌握“外弹道学”基础知识,而他正好就是这样一个人。
眼下唯一的问题是装弹需要人钻进去手动完成,开炮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