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营村村北。
李家大棚周边依旧围了不少人,本村村民站在边儿上看热闹,外村来打听技术的人围着大棚墙根打转,几个跟四季青公司签了约的种植户,正蹲在地上比划着大棚搭建的尺寸,脸上都挂着期盼的神色。
“滴滴——”军绿色卡车的喇叭声从土路那头传来。
村民们不用看也知道是李家拉菜的车,纷纷往两侧退,给车子让出条窄道。
车刚停稳,李哲就从副驾驶室跳下来,刚要往大棚走,就被个声音叫住了。
“李家老二,咋没把你那小轿车开回来?”
说话的是村东头的周老根,四十多岁的人,脑袋顶上谢了顶,只剩周围一圈枯黄的头发。他手里拎着个破旧竹筐,看样子是刚从自家菜地里薅完草过来。
这话刚落,胖婶就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还攥着块没纳完的鞋底,嗓门亮得盖过周围的议论声:“周老根你这嘴咋没个把门的?人家李哲现在是大老板,李家二小子是你叫的?开啥车还用的着你管?”
周老根不服气地梗着脖子:“俺跟他娘舅家沾着远亲,按辈分他得叫俺声‘表舅’,俺叫他声‘李家二小子’咋了?还不许长辈说话了?”
李哲听着两人拌嘴,只是笑笑,没接话茬,目光往大棚方向扫去。
只见夯土墙上站着两个身影,正弯腰把草帘子往竹竿上卷,动作麻利得很。
现在天暖和了,晚上不用再盖草帘子,回收帘子的活他早安排好了,可今儿个干这活的人,看着眼生。
他眯着眼瞅了会儿,才想起是前几天晚上来家里的鲁州兄弟——郭永红和郭永富。李哲心里犯了嘀咕:这俩咋还没走?居然还帮着干活了?
三号大棚外,老李正带着人把一捆捆草帘子往路边码,见儿子回来,直起腰抹了把汗:“老二,你又买啥了?你哥吆喝人卸车?”
“外贸公司有便宜的二手抽水机,我买了五台。”李哲走过去,指了指卡车车厢,“夏天雨水多,备着以防万一。”
“你咋不早说?”老李皱了皱眉,“咱村委会有台手动抽水机,也能用。”
“爹,咱大棚地基挖了一米深,真下了大雨,那台小抽水机抽一天也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