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国眉头锁得紧紧的,过了好半晌才开口:“头一条就得看厂子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这证要是过期了或是不合规矩,生产出来也是白忙活。”
他掰着手指头数着:“再就是设备,这可是顶要紧的。杀菌锅、封口机、清洗机、灌装设备都得细细检查,看看哪些该修、哪些得换,把这笔账算明白。”
李哲赶紧在本子上记着,笔尖在纸上沙沙直响:“要是主要做番茄、酸黄瓜、青刀豆这三种罐头,设备上有啥特殊讲究不?”
“那肯定有!”李振国把声音提高了些,“青刀豆得有焯水杀青的设备,不然脆劲儿不够;酸黄瓜需要专门的腌制发酵车间,温度湿度都得拿捏好;番茄罐头得有破碎打浆机,这些设备一样都不能少,别到时候厂子租了才发现设备不对路,白扔钱。”
他喝了口茶接着说:“仓储也得留意。新鲜的青刀豆、番茄得有冷藏库,不然放不了几天就坏了;成品罐头得存到通风干燥的仓库,还得够大,能周转开才行。”
李哲边记边点头,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专业门道,没有叔叔这个内行指点,他压根摸不着头脑。“二叔,还有其他要注意的不?”
“还有水电和运输。”李振国往椅背上靠了靠,“罐头杀菌得用大量蒸汽,锅炉房设备得合规,电力容量得够几条生产线同时转,一旦停了电,整个生产就得停下来。
物流也得方便,离公路或货运站近些,原料运进来、成品运出去都省事,能省不少运费。”
李哲边记边点头,农村确实爱停电,用电是个大问题,看来不光要跟工厂沟通,还得跟镇政府好好说说。
“二叔,我打算六到九月份生产 200吨罐头,得要几条生产线?”
李振国接过李哲递来的钢笔和笔记本,在桌上算起来:“一条生产线每天 8小时,青刀豆、酸黄瓜罐头能产 1.2-1.5吨,番茄罐头工艺不一样,能产 1.5-1.8吨。”
“六到九月一共 120天,要产 200吨,平均每天得 1.67吨。考虑到设备维护和原料供应不稳定,租两条生产线保险些,能灵活调整着生产。”
“工人呢?”李哲追问。
“生产线核心岗位,每条线要 2个清洗工、3个分拣工、2个灌装工、1个杀菌操作工、1个封口检验工,两条线就是 18个操作工。”李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