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居去。
车子驶离火车站仓库区,沿着建国门外大街一路向西。
偶尔能看到几辆公交车驶过,车身上贴着“支持外贸出口,振兴国民经济”的红色标语,风吹得标语微微晃。
大概二十分钟后,车子拐进一条热闹的胡同,胡同口的牌子上写着“西四北大街”。同和居就坐落在胡同中段,有上百年历史了。
李哲把车停在同和居门口的空地上,四人下了车。
只见同和居的门面古色古香,朱红色的木门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门楣上是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同和居”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有穿西装的生意人,也有带着孩子的家庭,大家都踮着脚尖往店里望,时不时能听到“不知道还得等多久”“这家的菜就是好吃,等再久也值”的议论声,还有孩子吵着要吃甜口的菜。
李哲带着三人走到门口,对着迎上来的服务员笑着说:“您好,我叫李哲,之前预定过。”
服务员连忙拿出个登记本,翻了几页,脸上露出笑容:“原来是李先生!您的预定在二楼包间,这边请!”
跟着服务员走进同和居大堂,一股饭菜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大堂里摆着二十多张八仙桌,几乎坐满了人,谈笑声、碗筷碰撞声混在一起,闹哄哄的却格外热闹。
四人跟着服务员上了二楼,二楼比一楼安静不少,走廊两侧挂着些老照片,都是同和居不同时期的样子,有的照片里还能看到穿长袍马褂的客人。
服务员把他们领进一个叫“雅兰阁”的包间,推开木门,只见包间里摆着一张圆形红木餐桌,周围放着六把椅子,椅子上铺着红色椅套,看着喜庆。
服务员把菜单递过来,李哲接过,直接递给吴绍辉:“吴哥,您先点,看看想吃啥。”
吴绍辉接过菜单,翻了几页,笑着说:“既然到了同和居,那必须得吃他们的招牌菜!我点个‘三不粘’,再整个‘扒鸡茸鱼肚’。”
李哲点点头,接过菜单,又点了“葱烧海参”“九转大肠”和一道“乌鱼蛋汤”,随后把菜单递给洪三。
洪三有点拘谨地翻了翻,小声说:“那我就点个‘醋溜木须’吧。”金百万接过菜单,看都没看几眼,就大声说:“我来点个‘红烧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