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道:“大棚蔬菜的产量跟天气、种植技术、施肥多少、种子品种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能产多少不好说,但我种的黄瓜大棚亩产都在六千斤以上。”
王二麻子最关心价格:“李老弟,你会按啥价收我们的菜?”
这个问题李哲早就和金百万商量过了:“反季节蔬菜十一月左右上市,品种不同价格也会不同;咱们拿黄瓜举例,十一月份大概三块钱一斤,天气越冷价格越高些。”
“三块钱!”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呼,有人掰着手指头算起来:“一个大棚产六七千斤,那就是两万多块!”这可是笔巨款,不少人眼睛都亮了。
王二麻子若有所思,“李老弟,如果你收了俺们的菜,把菜拉走了,什么时候给钱?”
李哲想了想:“回款周期不会超过半个月。”
孙强一瘸一拐地往前挪了两步,带着些许疑惑问:“李老弟,俺听说你今年在京城卖七八块一斤?是不是真的?”
不等李哲开口,一个胖乎乎的身影挤了过来,正是金百万。他喘着粗气说道:“那不一样!我就是收菜的我清楚,七八块那是过年时候的价,就那几天贵。
十一月份刚冷,价格高不了。再说还有运输费、损耗,总不能让卖菜的喝西北风吧?”
众人哄堂大笑,气氛又活跃起来。
金百万接着说:“去年就李老弟一家种反季节蔬菜,价格自然高。今年见他挣钱了,肯定好多人学,种的多了,价格肯定会降。”
一个精瘦的汉子挤出来说道:“那不能吧?京城那么多人,咱们几十户能把菜价打下来?”这是村里的老菜农秦老六,种了一辈子地,脸上沟壑纵横,却透着股机灵劲儿。
金百万哼了一声:“谁告诉你就几十户?去年李老弟挣钱的事早就传开了,今年肯定有不少人学他建大棚,种的菜远比你们想的多。”见众人不信,他对一旁的朱益民说:“老朱,你给说说。”
朱益民个子不高,身材瘦,脑袋显得格外大。他笑笑说道:“俺家三代种菜,俺爹那时候就建大棚育苗,可跟李老弟这半地下式大棚没法比。
他这大棚有厚厚的夯土墙,保温好得多。俺学着建了个,结果密封情况下施肥太多……氨气中毒了,才来跟着李老弟学。
老金说得对,今年种反季节蔬菜的肯定多,价格难免会降。”
李哲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