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
唯有池边一块光滑如玉的巨石上,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似乎是女子侧影的天然印记,这便是传说中的“观音法影”石了。只是此刻,这石影也黯淡无光,仿佛随时会随风消散。
“莲池……枯了。”李玄微喃喃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这枯败的景象,比嵩山那冰冷的“律壁”更直观地展示了“天幕”带来的影响。连观音菩萨曾显圣之地,都已灵性尽失。
清漪走到干涸的池边,蹲下身,指尖拂过皲裂的泥土和枯死的莲梗,细细感应。她的眉头越蹙越紧。
“并非自然干涸。”她抬起头,眼神锐利,“池底有残留的阵法痕迹,极其隐晦,但透着一股……强行‘抽离’的意味。有人,或者某种力量,刻意汲走了此地最后的灵性本源,加速了它的衰败。”
“逆天盟?”李玄微立刻联想到这个可能。
“不确定,但嫌疑很大。”清漪站起身,环顾四周,“他们需要庞大的能量进行血祭和召唤仪式,这些古老圣地残留的灵性,正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即便不能直接利用,破坏这些可能与‘天律’、与仙佛残留感应相关的‘节点’,也能干扰我们的探寻。”
她走到那块“观音法影”石前,手捏法诀,试图感应其中是否还残留一丝慈悲念力。然而,指尖触及,只有一片冰冷的死寂。
就在这时,李玄微怀中的《西游后录》再次传来了熟悉的温热感!这一次,温热感并非指向某个方向,而是如同涟漪般,轻轻荡漾开来,仿佛在与这片枯寂之地进行着某种无声的交流。
他心有所感,将残卷取出。只见残卷在接触到清音阁山谷气息的瞬间,表面浮现出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白色光晕。光晕如同呼吸般明灭,与那枯死的莲池、黯淡的石影,产生了一种悲悯的共鸣。
恍惚间,李玄微仿佛听到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充满了无奈与怜惜,却又带着一种决然的放手的意味。这感觉转瞬即逝,却让他心头巨震。
“菩萨……也曾在此驻足,最终也只能顺应‘天律’,敛去圣迹么?”他低声问道,不知是在问清漪,还是在问这无声的山谷。
清漪沉默片刻,道:“或许,这正是‘促人自渡’的真意。显圣,是慈悲;不显圣,亦是慈悲。真正的庇护,不是永远撑开的伞,而是教会人们如何造伞、如何迎雨。”
她的话音刚落,异变陡生!
并非来自逆天盟,也非妖物,而是来自那干涸的莲池池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