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种……久违的自信与干劲。
“各位记者,请看这里。”
林凡亲自担任向导,没有夸夸其谈,直接指向那台“功勋机床”。
王师傅正在操作它,加工一批北美实验室定制的高精度夹具。
“这台设备,年龄比在座不少人都大。”
“经过我们的AI赋能改造后,它的加工精度,稳定达到了0.003毫米以内。”
“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他示意王师傅暂停。
拿起一个刚刚加工完成,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复杂零件。
递到记者们面前。
又拿出一份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精度报告。
数据清晰,无可辩驳。
记者们围拢过来,看着那完美无瑕的工件表面,又对照着报告上那一连串惊人的精度数据。
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这真的是这台老机床加工出来的?”
“0.003毫米?这精度太恐怖了!”
“没错。”
dr. 陈适时上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AI赋能改造的原理和效果。
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对比和效能提升。
接着。
林凡又带他们参观了仓库。
那里,整齐码放着准备发往北欧和北美的成品零件。
包装严谨,标识清晰。
与之前积压如山、落满灰尘的滞销品,形成了天壤之别。
“这些,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
“单价,是以前传统产品的十倍,甚至数十倍。”
林凡的语气很平淡。
但话里的内容,却让记者们心头巨震。
最后。
林凡没有回避问题,主动带他们来到了厂里的公示栏前。
上面,贴着所有拖欠工资的发放明细表,以及“工人技能提升基金”的申请流程和首批获得资助的名单。
“我们接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结清所有历史欠薪。”
“第二件事,就是为工人的未来投资。”
他没有煽情,只是陈述事实。
但这份实实在在的举措,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采访结束时。
一位头发花白、从业三十多年的老牌工业记者,紧紧握住林凡的手。
神情激动。
“林总,我采访过无数企业,见过太多浮夸和虚假。”
“但今天在东辰厂,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了技术的力量,更看到了……人心的力量!”
“你们做的,才是真正利国利民、有长远价值的事情!”
“请放心,我一定会把这里最真实的情况,报道出去!”
其他记者也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收获。
几天后。
一系列深度报道,出现在了几家权威媒体的工业和技术版块。
标题朴实,却力重千钧:
《实地探访东辰厂:AI赋能,老设备焕发“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