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那通意味深长的电话,如同给林凡注入了一剂效果奇特的清醒剂。
没有让他畏首畏尾。
反而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必须在规则内跳舞,并将舞跳得更好的决心。
而“创新产业联盟”,无疑是他实践这一理念的最佳平台。
随着江家彻底成为历史,林凡在研讨会上掷地有声的发言,以及那隐约传开的、来自更高层面的“认可”。
“创新产业联盟”这块金字招牌的吸引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再仅仅是本市。
周边城市,甚至省城一些嗅觉敏锐的优质企业,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组织。
林凡办公室的会客预约,已经排到了下个月。
其中超过七成,是各种规模、各种背景的企业负责人,拐弯抹角、通过各种关系,希望能够加入联盟。
联盟秘书处的电话,更是几乎被打爆。
收到的正式与非正式入会申请函,堆满了整整两个文件柜。
形势一片大好。
但林凡、周国平、顾漫等联盟核心决策层,却异常冷静。
他们知道,野蛮生长的阶段已经过去。
现在,是时候进行内部梳理,提升质量,确保联盟的纯粹性和战斗力了。
联盟月度理事会,在擎天大厦顶层的专用会议室召开。
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肃。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林凡、周国平、顾漫,以及另外几位在联盟内德高望重的行业领袖。
桌面上,摆放着厚厚一摞待审议的入会申请摘要。
“情况,大家都看到了。”
林凡主持会议,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想加入我们的人很多,这是好事,说明我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但,我们不能被冲昏头脑。”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申请,随意翻了翻,又放下。
“联盟的初衷,是汇聚志同道合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拓,而不是搞大杂烩,更不是搞小圈子利益输送。”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理事。
“我们必须建立更严格、更透明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宁缺毋滥。”
周国平缓缓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
“林小友说得对。”
“联盟的价值,在于成员的质量,而非数量。”
“门槛,必须守住。”
顾漫用她那清冷的嗓音补充道,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我建议,设立三级审核制度。”
“秘书处初步筛选,专业委员会(技术、市场、财务等)进行背调和能力评估,最后报理事会全体会议投票表决。”
“并且,引入观察员制度。即使通过审核,也需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观察期,确认其真正认同联盟理念,并能做出实质贡献后,才能转为正式成员。”
她的提议,严谨而高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我同意。”
另一位从事精密制造的大佬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