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龙抬头(2 / 3)

到过他的教诲。

甚至连杜如晦,孔颖达,虞世南都曾向他请教过学问。

不过,李纲这个人一向高风亮节,与人不假辞色,在学问上更是严于律己、严负其责,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让人望而却步。

不过他今晚倒是对流觞诗会目前的诗词,表示满意。

此时,他正在与杜如晦低声交谈,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比较出挑的好诗,已经慢慢的浮出水面。

而他们讨论的,便是这些比较出色的诗文。

\"青云志远望千峰,万里清空入画屏,梦寐以求为英豪,万里长波任我行。克明,博陵崔氏崔挹的这首咏志,可谓才高八斗了。虽说武无第一,文无第二,不过在老夫看来,今晚上这首诗怕是要夺下流觞诗会的魁首了。”

“又是青云志又是英豪,当真是恢宏大气,让人浮想联翩。这首诗颇有汉时风采,崔氏的崔挹,确实文采斐然,有夺冠之势。”

“不过,李公,您一向在学问上颇为严谨,今日流觞诗会,也出了不少好诗,您看,这就是其中一首。

“月夜如诗赋新篇,寄情于景心无边。银河带绕金丝带,心驰神往向九州。这也是一篇上等佳作,我们身为点评官,可要再仔细一些才是啊!”

“哈哈,老夫都是认认真真仔细观摩了数遍,克明莫非以为我说的话有失偏颇?”

说完佯怒道:“当罚,不过,这诗确实很好。”

“两位也莫要争论了,依我看,今晚的流觞诗会,最精彩的两首诗,就在您两位的手上了。”

孔颖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谦虚的人。

今天晚上,他几乎没有当众对流觞诗会上,任何一首诗词做出评价,只在几个老友闲聊时才偶尔说上两句话。

但任何人也不会忽略他的建议...

实际上,这一次流觞诗会上,众多的文人才子,在此时的长安城之中,最有名气的两个人,一个是博陵崔氏的崔挹,另一个就是孔氏的孔学义了。

台下,诸多的才子,甚至是刚刚崭露头角的魏王李泰,都在拿两人的诗句进行对比。

如此又过了好一会,流觞诗会其实已经到了尾声。

倒不是说诗会立马结束,只是评鉴诗词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留给众人,也是那些年轻人狂欢的时间...

至于那些写得好的诗作,能够当行出色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或许好的仍旧还有,但是,对不起,过期不候。

杜如晦等一众大佬也慢慢放松下来,一边笑着议论一边各自谈笑风生。

“李公,诸位,如何?”

又一盏茶过后,杜如晦终是站起身来,对着李纲、虞世南、孔颖达出声询问道。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崔挹与孔学义之间,到底谁人当得第一。

三人闻的杜如晦这句话之后,沉默了一会,随后便各自选出了各自心仪的人选。

毫无意外,李纲投给了崔挹,虞世南投给了孔学义。

至于孔颖达,因为孔学义是族中晚辈的原因,不出所料的选择了弃权。

杜如晦见状,最后看了两首佳作,就准备宣布的时候。

突然,像是感到了什么,扭头看向了女眷所在的

最新小说: 大乾边关一小卒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 夺春情 逆子,开门!你娘回来整顿家风了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诡异入侵:假扮插班生的我误入老钱班 水浒:我在梁山当绿茶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