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最了解你的人,还得是你的敌人。
尽管崔仁师只是想着给李恪添堵,但是一语命中了这个计划,产生的最大影响之处。
殿中群臣在听了崔仁师的话,纷纷陷入沉默。
就连李世民也被崔仁师说中了心事,一时间又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中。
他的目光在崔仁师身上停留片刻,而后又扫向众人,缓缓说道。
“崔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此事确需谨慎。众卿对此有何看法?”
萧瑀做为唐朝开国初年最早任命的宰相之一。
李氏王朝初建,天下未宁,李渊便以萧瑀为心腹,凡朝中政务,皆委托萧瑀掌管。
每次临朝听政,萧瑀必定在场,与他同坐,更是呼他为萧郎。
大唐初立的典章制度,朝廷礼仪,也皆由萧瑀主持制定。
再者,有着齐梁皇室血统的萧瑀,从小就受到了顶级的教育。
加上勤学善文,博古通今,他对局势的判断往往精准而深刻。
在听崔仁师的话后,他便朗声说道。
“殿下,殿中侍御史之言,微臣不敢苟同,且不说,他没有任何赈灾济民的计划,从他口口声声中,将灾民区分为关中百姓,又刻意提及燕王封地,有严重的地域之见。”
“微臣想问殿中侍御史,是不是在你的心中还有河北百姓、南方蛮子、岭南野人之别?”
“陛下,大唐江山已经一统,天下百姓皆为陛下子民,岂有地域之分?此次灾民之困,当以全局之眼光看待,以解民之疾苦、保国之稳定为首要目标。\"
“燕王之策虽有风险,但亦有诸多益处,若能妥善安排,必能成就善政。灾民迁移至燕王封地,可解燃眉之急,为大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至于关中之地的稳定,可在后续进行合理规划与扶持,以保大唐核心根基不动摇。\"
若是说,刚才也觉得崔仁师的话有道理的那些大臣,在萧瑀搬出“天下大义”之后,连身子都站直了几分。
没看到崔仁师在萧瑀说出“他有地域之见”的时候,就已经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了吗?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