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奏疏,特别说了太渊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派人快马送入京都。
…………
与此同时。
弘治四年(1491年)正月二十四日,南京国子监祭酒谢铎上言科贡六事:
一、择师儒,请求道德之士如韩愈者为太学师,求廉正刚方之士为布政使,提学宪臣。
二、慎科贡,乞请禁绝输粟、补廪或以家贫而入国学者。
三、下祀典,乞将宋儒杨时入孔庙从祀,而将宋亡后归元的宋臣吴澄之流免祀。
四、广载籍,乞将散落天下之经史书板尽送南京国子监储备。
五、复会馔,宜修馔堂以便造器皿,以供日用。
六,均拨历,今科贡监生多而纳粟监生少,拨历时以十分之六七分属科贡,十分之三四分属纳粟。
礼部尚书傅翰谓道:“谢铎谢鸣治所奏深切时弊,俱可行。但,升杨时、黜吴澄,可另议。”
弘治帝朱佑樘允之。
殿内烛火轻晃,铜鹤香炉吐着淡烟。
怀恩躬身趋前,双手捧着一封加急奏报,绢面暗纹在灯下泛着冷光。
“万岁爷,西南有奏。“
朱佑樘指尖一顿,毛笔在奏折上洇开一点红痕。
闻言微蹙眉头,道:“西南?”
怀恩微微抬头,适时提醒。
“是沐府。”
朱佑樘猛地抬头,袖风带得案头黄麻纸簌簌作响。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