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漫步诸天的道士 > 第300章 少年提剑倚斜桥,银鞍白马过柳腰

第300章 少年提剑倚斜桥,银鞍白马过柳腰(3 / 5)

天下剑手,后天之境,无一败绩。

江湖上的人都说:“宁不凡的剑,是少年人的狂,是未出鞘已惊龙的势。”

少年提剑倚斜桥,银鞍白马过柳腰。

…………

而儒家的弟子在习武之后,也出了不少人才。

他们将学识和武艺结合,静时温润如玉,动时神采飞扬,不再像是前朝那些酸儒般手无缚鸡之力了。

有儒家前辈见此景象,抚须长叹:“君子如龙,君子如龙啊!”

儒家的武艺能发展起来,有几人功不可没。

他们分别是紫阳书院的朱洵先生,嵩阳书院的景冬院长,以及自创【心学】一脉的大儒——王阳明。

正是这几人的存在,才推动了儒家的大部分学子的素质朝着先秦时期看齐。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儒生,那是讲究“君子六艺”。

“六艺”是什么?

那是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的。

也就是说,骑马、驾车、射箭那是基本技能。

比如至圣先师孔夫子,据记载就是“文功武备”之人,否则何以在战乱年代,带着一众弟子周游列国而安然无恙?

…………

朱洵乃是朱子后人,与太渊早有渊源。

当年太渊曾在紫阳书院小住半年,与朱洵时常彻夜长谈,论道论儒,相谈甚欢。

太渊更曾因研读《朱子手札》,对道法感悟大有精进,两人因此结下深厚情谊,常年书信往来。

太渊离去时,曾留下一套草创的【圣王剑法】,此剑法融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于其中,讲究“道法自然,唯礼匡之”,当时仅成两式——【沧浪之水】和【燎原之火】。

但是经过朱洵多年的研习儒学,在归去之前,他终于补上了三式:【枯荣之木】、【成城断金】和【皇天后土】。

如今这门【圣王剑法】收藏在【黑白学宫】,凡是儒家弟子皆可修习,也算是了了朱洵老先生的愿。

而景冬院长当年便能自己领悟“浩然气”,在太渊为其带来【养吾剑法】的时候,就像是金风玉露一相逢,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他以“浩然气”为基础,为儒生们创了许多养气强身之法。

最妙的是,这些功夫可与攻读经典相辅相成——儒生朗读圣贤书时,心神专注,便可潜移默化地滋养真气。

只是这等功夫,进境快慢全看个人思想境界。

若只是死记硬背、毫无心得,便难有寸进。唯有真正领悟典籍精义,心怀天下者,方能借文养气,事半功倍。

当然,太渊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因为这毕竟涉及到心神上的功夫。

而真正为儒家武学撑起一片天的,当属“阳明先生”王守仁。

他自创“心学”一脉,提出“知行合一”之论时,竟如高僧顿悟、立地成佛般,武学境界也随之飙升。

王守仁早年本就懂些粗浅吐纳术,接触高深修行法门后,凭借超凡的思想境界,短短五年便一路高歌猛进,直破先天之境,更完善了【明伦剑法】的前几重境界——定、静、安、断、明。

每一重都与心灵修养息息相关。

并且又在短短几年,直接赶超几位老牌先天,论境界,也只有太渊还稳压其一筹,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我的忍道就是花里胡哨 特种兵穿越:我在修行王朝当斥候 Moba之缔造传奇1 思你如狂 贫道赵公明:请诸道友上榜封神 功法赋我双修大阴阳混沌诀 人在游神,见鬼起乩增损二将 双生武魂,满级魅力,妖女请自重 坏了!我成后悔文男主了 谁说没灵根不能修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