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望气】。
太渊的瞳孔深处,一抹淡青光闪烁了一下。
在他的法眼观测中,此刻的冯曜,周身毛孔似有若无地散发着极其纯净的微光,与天地间的气机产生了玄妙的交换循环。
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惊人的异象,只有“春芽破土”般的自然与顺遂,仿佛这股气机本就该在此刻苏醒。
在太渊的视角下,一股温和、纯净、充满生机的气机,自冯曜丹田气海无声无息地生发,如溪流般缓缓流向四肢百骸。
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那气机生发的点滴波动,被太渊的阴神无比清晰地捕捉、记录、解析,最终融汇入他自身的精神世界,化为他的资粮。
“啊——”
冯曜审了伸懒腰,小胳膊小腿舒展开来。
“好舒服啊!”
他眯起了眼睛,像只被太阳晒暖的小猫,小脸上露出纯然快乐的笑容。
冯曜不知道自己刚刚得了炁。
他只觉得身体里忽然变得暖洋洋的,说不出的舒服受用。
好像是春风吹面,身体比泡了热水澡还要舒服,说不出的松弛与欢喜。
“阳生之象!”
太渊捕捉到冯曜的精神感受,心中微动。
进行对比后,发现冯曜得炁的前后,身体和精神的变化跟“阳生之象”很像。
什么是“阳生之象”?
这是大明世界的修士武者在破开“玄关一窍”时候的身体感受变化。
【黑白学宫】里的教材里写道:“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如沐春风,肌肤爽透,四肢美快无比,恰如三五知己,小酌微醺之态……”
冯曜此刻的状态,虽未有“丹田火炽”、“夹脊如轮”的强烈异象,可那份“周身暖融、万虑皆遣”的精神感受,却与“阳生之象”的核心意境有几分相似。
“莫非这自然之得炁,便好似直接从大明世界的先天境界练起?”
样本不够,现在只有冯曜一个,太渊需要更多的样本来对比,才能确定或否决自己的猜测。
“而且,按照修行角度来说,冯曜竟然是以静功得炁…”
“气机自然生发,清净无尘之心…”
太渊和冯道人闲聊时,冯道人说过,除了极少数的“清静根器”,哪怕是异人世家或者佛道大派里,少年人初次修炼时候,感炁得炁都是先从动功入手。
因为少年人天性活泼,对外界充满好奇,干坐着的时候,脑子就容易想东想西,杂念也就多了。
可是一旦运动起来,就会不自觉的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因此,除了先天异人外,几乎所有的后天异人都是从动功开始,用动功感知到“炁”的存在,然后得炁行炁,之后开始修行静功。
当然,除了破开“玄关一窍”的修行外,后天阶段,人们也能机缘巧合的短暂经历“阳生之象”。
比如读书诵诗,忽焉私欲尽去,一灵独存,这也是阳生的之一端。
又有琴棋书画,渔樵耕读,能顺其自然,本乎天性,无所求,亦无所欲,未有不悠游自得,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