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啊,叫显微镜。”太渊拍了拍其中一台的镜臂,像在介绍一件玩具,“它的本事,就是能把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特别特别小的东西,放大好多好多倍,让我们能看清楚。”
“先生,能看到多小?”蒋六一插嘴问道。
“小到你想象不到。”太渊笑道,“比如你们手上看起来光溜溜的皮肤,放大看,其实像干裂的土地一样,有很多纹路。”
太渊开始分发载玻片和盖玻片。
这节课太渊要教导孩子们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这原本是新世纪里的初中科学知识,太渊自然记得原理和工序。
但他先前手头没有设备,能教导的有限。
太渊耐心地教导孩子们如何制作简单的植物表皮细胞装片。
“来,像我这样,用镊子撕下一小片叶子
“对,然后平铺在载玻片的水滴里…”
“再轻轻地把盖玻片盖上去,像这样斜着慢慢放下去,把气泡赶走…”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
全都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操作着。
准备就绪后,孩子们围到显微镜前。
太渊在一旁指导:“慢慢调这个旋钮,对,直到看清楚为止,注意光线,把这个反光镜转一下,让光从
“呀!我看到了!好多小格子!像蜂巢一样!”第一个看清的李三花兴奋地叫了起来。
“我看看!我看看!”
“真的哎!像个门框!”
“我的也是!上面还有鱼鳞一样的东西!”
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惊叹声此起彼伏。
太渊笑着解答他们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诸葛富和诸葛强在屋外早已被吸引,伸着脖子往里看。
太渊的讲课方式生动有趣,深入浅出,连他们都听得入迷。
新课结束,太渊照常将课堂交给李三花主持。
李三花颇有架势,指挥着同学们分组轮流观察,并吩咐他们去找各种感兴趣的东西来看。
孩子们立刻散开,兴高采烈地去找“标本”:花瓣、草屑、泥土颗粒、米粒、甚至是从衣服上抽出的线头、头发、虫子的脚……等等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太渊倒不担心他们弄坏显微镜。
反正以他的手段,再搓几台也易如反掌。
屋外。
“太渊先生,”诸葛富忍不住指着屋内,好奇地问,这便是书中所载的窥微镜吗?我在《远镜说》中似乎见过类似之物的记载。”
“窥微镜?嗯,差不多是同类东西。”太渊点点头,“我习惯叫它显微镜。”
他看向眼中充满好奇的两人,笑道:“二位若有兴趣,不妨也进去试试?”
诸葛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确实想开开眼界,那就叨扰了。”
“无妨,孩子们正热闹,多你们两个大人也无所谓。”太渊摆摆手。
诸葛富道了谢,拉着诸葛强走进课堂。
他们的进入引起了几声小小的惊呼,孩子们好奇地看了两眼这两个陌生的叔叔,但很快又被显微镜里奇妙的世界吸引,继续埋头研究起来。
只有冯曜,抬头多看了他们一眼,他感知到诸葛两兄弟体内比自己庞大的多的炁。
但也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