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别废话。”左若童瞪了他一眼,指了指地上的人,“找绳子把他们都绑起来,绑结实点,别让醒了跑了。水云你仔细点,检查他们身上有没有武器,全收了。”
“得嘞!”
长青干劲十足地应下,转身去院子里找绳子。
随后,太渊与左若童便开始分头行动,逐一搜查书院的每一间房舍。
这边吩咐好徒弟,左若童便跟太渊一起,一间间屋子搜查。
书院的房间不少,有教室、办公室、档案室,还有几个藏在阁楼里的暗室。
两人翻遍了书架、抽屉、墙壁夹层,甚至连地板下的暗格都没放过……
大量的纸质资料源源不断地被抱出来,堆在一楼的客厅里,很快就堆成了一座小山,泛黄的纸页间还夹着些地图、照片、外文信件。
即便以两人超凡的身手与效率,待将所有纸质资料搜集完毕,也花费了大半天的工夫。
当最后一份资料被扔上那“小山”时,连太渊和左若童都不由得沉默了片刻。
眼前是真正意义上的“堆积如山”。
各类文件、线装书、地图、报表、手稿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座书山。
长青和水云早就绑完了人,正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歇着,看着那座“书山”,嘴巴张得能塞进鸡蛋。
“乖乖,这、这得有多少啊?”长青凑过去,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里面全是密密麻麻他看不懂的日文,还夹着些中文标注,“全是情报?”
左若童看着这座山,眉头紧锁。
他随手拿起几本翻看。
有标注“江浙铁路运力调查报告”的,里面详细记录了每条铁路的发车时间、载重量、途经站点;有“华北民俗风物录”,里面画着各地的建筑样式、节日习俗,甚至连村民的方言俚语都有记录……
太渊道:“左门长,我粗略估计,此处书册资料,不下七、八万册之巨。”
“我方才简单看了几眼,内容包罗万象——交通运输、金融货币、工业生产、对外贸易、商业组织与习惯……更有华夏两京一十八省及各通商口岸的详细地理气候、人情风俗、教育及政治组织记录,还附有农工商各业的历史沿革……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左若童闻言,即便以他的心境,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此刻感受到的,不是异人界那种面对强敌时的压迫,而是一种面对一个国度数十年来处心积虑、滴水穿石般渗透与窥探所积累下的“成果”时,所产生的某种窒息。
这些东瀛人,以一种近乎偏执的细致,试图将整个华夏的脉络都剖析清楚。
左若童放下册子,抬头看向太渊,语气无比郑重:“太渊先生,这些东西已经不是你我能接手的了!”
“七八万册资料,涉及国计民生,只有民国政府出面,以国家名义接收、封存、利用,这不是我们两个人能扛得起来的!”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事!”
太渊赞同点头:“左门长所言极是。此间干系重大,必须由官方出面。”
“现在,我们先把这位根津一先生唤醒,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消息。”
太渊走到客厅角落,那里绑着个头发花白的昏睡老人,正是根津一。
指尖在根津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