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国内经济水平和购买力达不到的问题,二是这年月,人的认知问题。
国内的汽车厂商真正崛起,那得到2010年以后了。
在此之前,大伙的普遍看法都是,进口的车肯定比国产的好。
你就哪怕到了2020年,你手里有个50万预算要买车的话,那大多数人还是选择bba,只有少部分人才会选择50万的国产。
至于摩托车,那就更不要说了,2030年之前,国产摩托车都不会被人看好。
或者说,以后等国家扶持汽车类产业的时候,他们青山大队或许才会入场,搞一个国产的汽车厂,走平民销售路线。
而且这东西压根就没有门槛,也不需要提前准备查的,田向南要想搞的话,随时都能搞。
因为啥呢?因为他有这个自信。
就那个以转子发动机出名的,开起来容易塞车的马自达车厂,都知道吧,那就是住友家族旗下的产业。
田向南要想跟他们合作的话,那边巴巴的就得送扶持,送技术过来。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搞这个的时机。
那就只剩下衣了。
他们青山大队虽然在三里公社那边也投了一家服装厂,不过规模比较小,也是属于扶持性产业。
而且要搞个服装厂的话,规模一开始就可以搞大一点。
这东西只要操作得当,不怕没有单子,或者卖不出去。
而且要说提升经济水平,那就首先要提升普通工人的收入水平,这样操作起来,也没有比制衣厂更合适的了。
像是制衣厂,电子厂,纺织厂,这类需要用到大量人工的企业,绝对是眼下省里最受欢迎的招商目标。
而且也不用投入太多。
以当下的经济环境水平,青山集团投资一个亿,就能在市里圈出一大块地方,搞出一个几万人规模的大厂。
而且最重要的是,搞制衣也是有优势的。
他还记得,陶家坝那边小制衣厂成立的时候,当时投资不小,从国外收购了设备不说,还收购了牛仔布的技术专利。
这也算是无心插柳了吧。
只不过一开始他们厂子里没订单,还是田向南让田庆华帮他们联系了几个老大哥那边的单子,这才让他们开工到了现在。
所以他们的牛仔裤布技术,到现在压根就没有利用上,连生产都没生产过。
田向南越盘算,越觉得可行。
牛仔类服装,在国内从8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一直到2030年都经久不衰。
衍生出了各类服装品牌与衣饰潮流。
要搞,就得搞出个名堂。
田向南甚至想着,真要搞的话,他应该先把陶家坝的那个小制衣厂给收购了,把牛仔布技术也给收购了。
回头,把厂里的设备都转移到市里新开的大制衣厂,然后再给他们开一家纺织厂。
以后,就让陶家坝的两家纺织厂专门给他们厂做后勤,给他们纺织牛仔布。
市里的大制衣厂,就专门做牛仔类衣服。
还记得前世的时候,国内做牛仔类的加工厂,光上万人规模的有很多家,证明哪怕是光做牛仔,都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最好回头他再拿这个牛仔布技术,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