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一点点的,把这个考察团背后的内情给抖搂出来了。事情还要从年前,李舜和岳市长的会谈说起。当时李舜给岳市长出了一个,无公害蔬菜出口的建议。
一心想在丹凤做点实事的岳市长,在获悉了这个项目背后有着极大可操作性后,也就打报告向省里请示立项。刚好,省里也有意在省内试点发展无公害农业。
于是很顺利的,岳市长就拿到了这个项目的批复。同时省里为了鼓励无公害农业在苏省的发展,特意批复了一笔500万的项目启动资金。
结果这笔钱刚一划拨,就被人给觊觎上了。钱刚到了润州,就被润州的相关单位直接拿走了200万。这样,钱到了丹凤时,就已经只剩下区区的300万了。
敢怒不敢言的岳市长,也只能憋屈的接受上级单位的盘剥。因为这个无公害蔬菜项目,最关键的是和李舜在岛国的度假村对接。出国考察,自然是避免不了的。
听说这次考察的国家是岛国,这下很多人的心思也就变的活泛起来了。原本岳市长只想组织一个10人的考察团。成员包括农业,外贸领域的专家,以及相关乡镇的主要领导。
出国申请上报后,马上就遭遇到省里和润州相关领导的干预。出国人数也从原定的10人,扩大到了30人的规模。出国名额被省里,润州拿走一部分后,到了丹凤也就只剩下15人了。
丹凤15人的出国名额,也超过了原来设想的10人。岳市长还准备,好好的规划这15人的名单。结果市里一把手出面干预了,出国人员的敲定权也从市府变成了市委。
市一把这么大包大揽,其实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今年刚好轮到换届年,很多重要岗位的领导都要进行重新安排。于是市一把也就把出国名额,当成了犒劳自己一方人员的手段。
在市一把的干预下,原定出国考察的人员,都换成了很多部委办局的头头脑脑。而真正出国后派的上用场的人,都别靠边站了。
一下子这么多人出国,经费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国外可不比国内,人吃马嚼的都需要花钱。无奈之下,市里也就只能去本地各个国企化缘。
国企也不是傻子,同意出资的单位,他们的一把手也都要求跟团。这样一番操作后,这个考察团的人员规模也就从30人,变成了最终的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