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台下那名提问的男生,在问完问题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选择坐下。他就那么直直地站在原地,仿佛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此刻的他,正微微仰着头,下巴微微上扬,透露出一种桀骜不驯的气息。他的双眼直视着台上的李舜,试图通过自己的眼神在给予对方进一步的压迫。
见李舜并没有再第一时间反击自己,神情更是在一刹那间有了迟疑。男生的嘴角开始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自己居然在港大自己的主场,力压了所谓格莱美的得主。
这么干脆丝滑的胜利,让他的内心瞬间充满了自信。野路子哪怕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可在他这种专业人士面前,还是有点不够看。
站在台上的李舜,自然清晰的感受到这个男生对自己的挑衅。既然他喜欢反复横跳,那么自己也不介意拿他出来祭天。稍微整理了下思绪,李舜微笑着轻轻鼓了鼓掌。
正当众人没反应过来,还在错愕之际,李舜的毒舌也已经到达了战场:“感谢这位同学,近乎卖弄式的表演。我就弄不明白,简单的用几国外语询问我是否会几国外语,怎么就让你一下子生出这么多的优越感?”
说到这里,脸皮早就堪比城墙的李舜,脸还是微微的红了下。别看自己现在说的风轻云淡的,其实刚才那会自己的确没听懂。要不是娜塔莎暗中提醒,自己说不定到现在还不明就里。
一下子就被李舜点破自己的小伎俩,那个男生原本自信满满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的微红。看来这个ShUN,应该是懂一些音乐界的第二外语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接自己口,估计应该是不屑和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这一刻,男生的心里有些慌乱。自己是受学校一个教授的挑拨,特意来现场挑衅的。
对于自己接下的这个任务,男生一开始是信心满满的。可看到李舜自信的眼神,他却有了一丝的慌乱。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见自己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对手变的有些慌乱。李舜强内心中,那强烈的斗争意识也开始觉醒。既然有机会能在港大的舞台上表演,那他不介意好为人师的表演一下。
轻轻的摇了摇头,李舜直接用带着一点遗憾的语气说道:“作曲系要求学习德意法语言,并没有要求作学生必须要达到流利对话水平。
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精准理解音乐术语、研读原始文献、把握不同语言文化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这本质上是对西方音乐历史语境的深度拥抱,而非单纯的语言工具学习。
如贝多芬的草稿本中就有大量德语批注,德彪西的乐谱里也有法语说明。一些音乐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如《ica》《dieikf》和历史文献如瓦格纳的《歌剧与戏剧》中,
就常以德、法、意三国语发表。因此掌握这些语言,的确能方便读者直接接触一手的资料。用这三国的语言当成是工具语言,这主要是因为西方音乐教育体系,自19世纪以来形成了“德意法”三足鼎立的文化认知。
这三种语言分别代表了德奥严谨的理论传统、意大利的声乐与器乐实践、法国的色彩与韵律美学。这种传统被一部分音乐学院延续至今,成为作曲专业的“文化基础课”。
不过,这只是部分学校的做法。随着音乐教学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