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九十五以上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究竟是什么……”
“宇宙学标准模型(Λcd模型)虽然能很好地拟合当前的观测数据,但其核心组成部分——暗能量(宇宙常数Λ)和冷暗物质(cd)的物理本质,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此外,宇宙的初始奇点问题、视界问题、平坦性问题,虽然暴胀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暴胀本身发生的物理机制,以及如何将其与更基本的粒子物理理论相结合,也仍然是悬而未决的挑战……”
秦风的笔尖,在答题纸上如同被赋予了神力一般,飞快地舞动起来。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教科书上的观点,或者复述一些科普文章里的结论。
而是……以一种真正研究者的姿态,进行着深刻的剖析与论述!
他的答案,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旁征博引,层层递进,俨然就是一篇……小型学术研究论文的雏形!
秦风首先从十九世纪末,开尔文勋爵那着名的“两朵乌云”演讲谈起,巧妙地引出了经典物理大厦在看似完美辉煌的表象下,所潜藏的深刻危机。
他详细论述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对“以太”假说的致命打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牛顿时空观的深刻反思,最终如何孕育了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
接着,他又深入分析了黑体辐射实验结果与瑞利-金斯公式的尖锐矛盾(紫外灾难),以及光电效应中无法用经典电磁理论解释的种种奇异现象,最终如何催生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从而叩开了通往微观量子世界的大门。
他还提及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进,从汤姆逊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到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再到玻尔的“量子化轨道模型”,清晰地展现了经典物理在解释原子稳定性与光谱现象时的捉襟见肘,以及量子化思想是如何一步步渗透并最终颠覆传统观念的。
他的论述,不仅仅是对物理学史实的简单回顾,更融入了他自己对这些物理学革命背后深层逻辑的独到理解。他甚至还“随手”引用了几段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物理学巨匠的原始文献中的经典论述(当然,是以一种“间接引用”和“思想转述”的方式,以免显得太过惊世骇俗),使得整个答案的学术厚重感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这……这是在写物理竞赛的答案,还是在写……物理学史的博士论文开篇啊?!”在考场前排巡视的那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监考老师,当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秦风答题纸上那洋洋洒洒,引经据典的第一部分时,整个人都傻了!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监考一个高中生,而是在……旁听一位资深物理学史教授的精彩讲座!
他旁边的老监考员王老师,更是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虽然对那些高深的物理理论不甚了了,但他至少能看懂秦风那工整的字迹和清晰的排版,以及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股令人窒息的“学霸之气”!
“这小子……他……他不会真的把物理学史都给背下来了吧?而且……还背得这么……这么有深度?!”王老师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而在考场外的监控室内,气氛更是凝重到了极点,或者说……是诡异到了极点。
“张……张院士……您……您快